“探寻明陵·问道长城”主题研学活动成功举办

作者:时间:2024-01-29



2024年1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主办的“探寻明陵,问道长城”主题研学活动成功开展。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师生十余人参与了此次研修活动。

“北京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北京之美,美在其文化的深厚、历史的厚重。“探寻明陵,问道长城”主题研学活动围绕明三十陵和长城两处古迹为中心展开研学活动,旨在让参与师生深入了解中华文明,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昌平区的天寿山麓,是明朝13位皇帝的陵墓群,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200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建于永乐七年的明长陵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陵园规模宏大,用料考究,施工精细,地面建筑保存完好。

师生一行穿过裬恩门,抵达裬恩殿。整座殿宇不用一根钉子,完全靠木与木之间榫卯结构相连接,抗震性能非常好,展现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大殿由六十根金丝楠木巨柱支撑,用材之大胜过故宫太和殿,更胜于明中晚期的大慈真如宝殿,反映了明代国家的繁荣与强盛。馆内还展示了永乐皇帝的铜像和定陵出土的文物。

随后,师生一行来到定陵博物馆参观学习。博物馆陈列了金丝翼善冠、九龙九凤冠等艺术品,以及《本草纲目》《永乐大典》等著作,展示了明代登峰造极的工艺技术和浩如烟海的著作典籍。

平临星斗三千丈,下燕云十六州”下午,师生一行来到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的居庸关长城。居庸关地势极为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古代内蒙古、大同、宣化等地通往北京的首选通道,也是中原及沿海通往西北内陆、蒙古草原的重要途径。

长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凝集着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血汗结晶,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众志成城、坚韧不屈、守望和平”的重要象征。长城上矗立着主席“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题字。师生一行在登长城的过程中领略了长城风采,体验了先辈精神。

全体师生在长城合影后返程,本次研学活动圆满结束。

冬日天气严寒,但天气尚好,阳光明媚,老师们细致的讲解和热情的招待让同学们如沐春风。“学问之道,不仅存于万卷典籍,更藏于浩荡山河。”在书中学,在游中学,在行中学,正如清代文人张潮所说“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此次研学之旅让参与师生受益匪浅,大家对明代历史文化和长城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与体会,感受到了帝都的文化底蕴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稿:云众

摄影:汪刚迪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