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儒学论坛·2024
作者:时间:2024-11-29
国际儒学论坛·2024(总第15届)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fucianism Forum·2024
국제유학포럼•2024 (제15회)
儒学与世界
Confucianism and the World
유학과 세계
Conference Brochure
회의 안내문
2024年11月29日—12月2日 中国·北京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韩国崔钟贤学术院
Host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Chey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Korea
주최 기관: 중국인민대학교 최종현학술원
承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Organizers: Confucius Research Institute, RUC School of Philosophy, RUC
Research Center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 Development, RUC
Asia Research Center, RUC
주관 기관: 중국인민대학교 공자연구원 중국인민대학교 철학원
중국인민대학교 현대중국철학발전연구센터
중국인민대학교 아시아연구센터
协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中国实学研究会和合文化专业委员会
Co-organizers: School of Chinese Classics, RUC Information Center for Social Sciences, RUC Hehe Culture Specialized Committee, Chinese Society of Shixue
협력 기관: 중국인민대학교 국학원 중국인민대학교 서보자료센터
중국실학연구회 화합문화전문위원회
11月30日(周六)日程
时间 |
议程 |
9:00-12:00 |
开幕式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北大厅 分会场地点:世纪馆B102 |
9:00-9:10 |
主持人:郑水泉(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 介绍与会嘉宾、主持嘉宾致辞 |
9:10-10:05 |
嘉宾致辞 1、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先生致辞(10分钟) 2、韩国崔钟贤学术院院长金裕锡先生致辞(10分钟) 3、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名誉院长张立文先生致辞(15分钟) 4、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冯俊先生致辞(10分钟) 5、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陆彩荣先生致辞(10分钟) |
10:05-10:20 |
主持人:石德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 发布《文化主体性的建构与文明互鉴》研究报告(15分钟) 发言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教授 |
10:20-10:25 |
会议合影 地点:世纪馆北台阶 |
10:25-10:40 |
茶叙 |
大会发言 |
|
10:40-12:00 |
(每位嘉宾发言10分钟) 地点:世纪馆北大厅 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彭永捷教授 1、韩国成均馆大学哲学系崔英辰教授 2、韩国首尔大学哲学系主任丁垣在教授 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李甦平教授 4、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理事长徐勇教授 5、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向世陵教授 6、四川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蔡方鹿教授 7、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徐仪明教授 8、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副院长王心竹教授 |
12:00-13:30 |
午餐:中区三层汇贤食府,自助餐 |
嘉宾发言 |
|
13:30-14:50 |
嘉宾主题发言第一时段(每位嘉宾发言10分钟) 地点:国学馆226 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副院长林美茂教授 1、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张怀承教授 2、 中山大学哲学系李宗桂教授 3、 上海市儒学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震教授 4、 河北省儒学会常务副会长高士涛先生 5、 海淀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敬德书院院长吴颖惠女士 6、 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孔德立教授 7、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杨庆中教授 8、 河北美术学院常务副校长张建敏教授 |
14:50-15:00 |
茶叙 |
15:00-16:20 |
嘉宾主题发言第二时段(每位嘉宾发言10分钟) 地点:国学馆226 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罗安宪教授 1、辅仁大学哲学系原主任陈福滨教授 2、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李承贵教授 3、安徽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方泽教授 4、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王杰教授 5、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哲学系董平教授 6、台州市社科联副主席汤天伟先生 7、北京四海孔子书院院长冯哲先生 8、天津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永路研究员 |
16:20-16:40 |
茶叙 |
分组会议 第一场 |
|
16:40-18:00 |
分论坛一 第一场 “和合今释”——“和合学”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创新与发展 (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点:国学馆122 主持人:方国根(人民出版社)、王善超(《新华文摘》编辑部) 1、蔡方鹿、张佳(四川师范大学):人机共在,和合栖居——评张立文先生著作《和合学与人工智能——以中国传统和现代哲理思议网络》 2、徐仪明(湖南大学):试论黄庭坚的“和合”养生哲学思想 3、罗安宪(中国人民大学):和合共生与自由竞争的和谐均衡 4、徐治道(中国实学研究会):“和实生物”命题中“实”的义涵与价值 5、张永路(天津社会科学院):《国语》和合思想论析——从“天地人相参”说起 6、刘京菊(对外经贸大学):程门四先生的和合精神 |
16:40-18:00 |
分论坛二 第一场 《国际儒藏》文献编纂与研究(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点:国学馆123 主持人:李会富(天津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李芙馥(中国社会科学院) 1、曹 峰(中国人民大学):清华简《五纪》可以称为《洪范》类文献 2、张元泰(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性善说与命运的交锋 3、王小虎(南昌大学):“气与心合”:先秦儒学的一个内在传统 4、辛亚民(中国人民大学):阴阳之道与显仁藏用——《周易·系辞传》仁论的天人二重性 5、陈力祥(湖南大学):心灵和谐的礼学实践——试论船山礼以养人心之和何以可能 6、张 涛(清华大学):建中与皇极——南宋史浩《周官讲义·序官》思想例释 |
16:40-18:00 |
分论坛三 第一场 儒家典籍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与影响(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点:国学馆B110 主持人:姚新中(中国人民大学)、王心竹(中国政法大学) 1、谢林德(中国人民大学):《周易》中的“象”概念及其在西方译本中的解释和理解 2、Sukjae Lee(韩国首尔国立大学):Doing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in East Asia 3、孙宝山(中央民族大学):柏应理等的《论语》翻译与诠释 4、Alexis Y. Lavis(中国人民大学):The European Reception of Confucius and the Question of his Modernity 5、崔晓姣(北京师范大学):20世纪以来北美汉学界的《论语》研究 |
16:40-18:00 |
分论坛四 第一场 东亚儒学研究的新进展(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点:国学馆B113 主持人:洪军(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庆平(江西师范大学) 1、王晚霞(天津科技大学):古朝鲜曹李无极太极论辩的说理规则与论证结构 2、李贤仙(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契嵩的儒佛融合论与二程的佛教批评——以“中庸”或“中”概念为中心 3、汤元宋(中国人民大学):再论钱时之学与晚宋陆学的基本性格 4、曾令巍(郑州大学):苏轼论性情合一的仁学思想 5、李浩然(中央民族大学):论朝鲜儒者韩元震对阳明心学之批判 |
16:40-18:00 |
分论坛五 第一场 文明互鉴与儒学的发展(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点:国学馆119 主持人:李亚彬(光明日报《书摘》杂志社)、罗祥相(中国人民大学) 1、郭 沂(韩国首尔国立大学):世界主义当代儒学发展观 2、徐公喜(上饶师范学院):近代中西文化交融:晚清西学东渐及其对朱子学的影响 3、宋立林(曲阜师范大学):文明互鉴视域下的新礼乐建构 4、潘 帅(中华女子学院):传记史料中的晚清家庭教育 5、马 俊(湖南师范大学):“返本开新”还是“会通中西”?——再论中国哲学方法论反思与范式转换 6、孙国柱(中国政法大学):儒家道德实践困境略探 |
16:40-18:00 |
分论坛六 第一场 儒学与人类文明的未来展望(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点:国学馆226 主持人:李本红(《学术界》杂志社)、李记芬(中国人民大学) 1、赵法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孔子的哲学突破与三代宗教 2、温海明(中国人民大学):仁人之意与儒家政治哲学的当代建构 3、张瑞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精神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启示 4、王敏光(南京财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成逻辑与内在精神演变探析 5、许 宁(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的儒学意蕴 |
18:00 |
晚餐 (汇贤桌餐) |
12月1日(周日)日程
时间 |
议程 |
分组讨论 第二场 |
|
9:00-10:20 |
分论坛一 第二场“和合今释”——“和合学”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创新与发展(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点:国学馆122 主持人:郭沂(韩国首尔国立大学)、董学美(商务印书馆) 1、陈海红(浙江省委党校):人工智能语境下“主体性”的和合思议 2、李会富(天津社会科学院):和合学的民族意识和人类意识——兼论和合学对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 3、李长泰(重庆师范大学):董仲舒乐论的四层和合价值取向及其逻辑 4、黄 星(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孔子研究院):天人合数 政通人和——综论汉初董仲舒之“和合”创新 5、朱 璐(上海财经大学):和合学与中外人文交流实践 6、冯小强(云南大学):人工智能是否可以成圣——一个儒学的考察 |
9:00-10:20 |
分论坛二 第二场 《国际儒藏》文献编纂与研究(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点:国学馆123 主持人:曹峰(中国人民大学)、辛亚民(中国人民大学) 1、韩 星(中国人民大学):东亚儒学、东亚价值观与儒学现代化问题 2、翟奎凤(南京大学):评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善的研究》 3、侯雨萌(上海师范大学):朱子学对前近代日本对外扩张思想的制约作用——以山县太华与吉田松阴的驳斥为中心 4、黄世军(山东师范大学):水户学“名分”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5、王杏芳(东京大学):宽政朱子学派的明朝认识——以尾藤二洲和古贺精里为中心 6、项依然(中国人民大学):富永仲基的“诚之道”思想及其场域重视 |
9:00-10:20 |
分论坛三 第二场 儒家典籍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与影响(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点:国学馆B110 主持人:贺更粹(西北师范大学)、胡荣明(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 1、魏义霞(黑龙江大学):论中国近代的阳明学研究 2、何 静(宁波大学):阳明心学对道家的融摄 3、朱 承(华东师范大学):普遍性追求与宋明理学的道德共同体意识 4、高海波(清华大学):贺麟论宗教与儒学 5、罗 昆(云南大学):张之洞仁学思想探析 |
9:00-10:20 |
分论坛四 第二场 东亚儒学研究的新进展(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点:国学馆B113 主持人:胡静(《江汉论坛》杂志社)、曾令巍(郑州大学) 1、田智忠(北京师范大学):气不用事、知觉不昧、道心贯未发?——对朱子论“心之未发”复杂性的讨论 2、许家星(北京师范大学):反理学平议 3、谷继明(同济大学):返本抑或生成——理学关于人性修证理论的两种路向 4、肖永奎(上海戏剧学院):明末清初理学关于仁的情感性问题的讨论 5、吴 可(中国人民大学):意何以欺心?——王船山对“自欺”现象中的心意结构分析 |
9:00-10:20 |
分论坛五 第二场 文明互鉴与儒学的发展(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点:国学馆119 主持人:温海明(中国人民大学)、郭清香(中国人民大学) 1、蔡家和(东海大学):唐君毅对朱子与康德二种文明体系比较 2、李祥俊(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的学问:牟宗三的哲学判教思想审思 3、徐 波(复旦大学):心性与佛性:从熊十力到牟宗三的现代中国哲学建构 4、赵金刚(清华大学):从中国理解历史——从文明论的历史哲学出发 5、罗祥相(中国人民大学):论向、郭的“适性逍遥义”与支遁的“至足逍遥义” 6、丁柏伊(中国人民大学):论程朱理学对“失道而后德”的诠释——以程、杨、朱为例 |
9:00-10:20 |
分论坛六 第二场 儒学与人类文明的未来展望(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点:国学馆226 主持人:姜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张溢木(北京建筑大学) 1、罗本琦、罗弋(安庆师范大学):儒学大众化的历史诫鉴与新时代的选择 2、孟庆楠(北京大学):早期儒家仁爱观念在伦理结构中的展开 3、王 楷(北京师范大学):生命、价值与自我——儒家亲子伦理的价值基础及其现代境遇 4、陈欣雨(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中轴线中的易学智慧 5、辛晓霞(天津理工大学):传统任人唯贤和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契合性探析 6、许 亮(北京建筑大学):儒学与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 |
分组讨论 第三场 |
|
10:40-12:00 |
分论坛一 第三场“和合今释”——“和合学”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创新与发展(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点:国学馆122 主持人:陈海红(浙江省委党校)、陈欣雨(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1、秦晓慧(河南理工大学):“和合而天下兴之”——论《太平经》和合思想意蕴及当代价值 2、宋昱含(山东中医药大学):陆贾和合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3、赵子涵(山东中医药大学):宋学精神影响下的茶文化之“道” 4、张 南(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礼记·乡饮酒义》所见先秦儒家“礼别异,乐和同”思想 5、倪 超(贵州大学):《礼记》“尚和合”的思想意蕴及当代价值 6、金雨薇(中国人民大学):见美反本:《孔子诗论》中的礼学思想 |
10:40-12:00 |
分论坛二 第三场 《国际儒藏》文献编纂与研究(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点:国学馆123 主持人:韩星(中国人民大学)、刘震(中国政法大学) 1、王武龙(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罗钦顺对张载太虚气化学说的质疑和批评 2、郭园兰(湖南师范大学):张载仁礼关系辨 3、柯 昊(中共陕西省委党校):文明互鉴视域下的中国经典诠释学探赜——以张载“真义理”诠释为中心 4、安 鹏(天津社会科学院):张横渠的经史之辨 5、郭 俣(中国人民大学):追问“条理”:三浦梅园思想传统的“元气”进路及其超越 |
10:40-12:00 |
分论坛三 第三场 儒家典籍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与影响(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点:国学馆B110 主持人:孙宝山(中央民族大学)、 Kathrin Nagel(中国人民大学) 1、贺更粹(西北师范大学):回儒“以儒诠回”的意义生成——以“回-儒”同源论为个案 2、马兆仁(湖南大学):严复《天演论》对孟、荀人性论的调和及其理论得失 3、廖璨璨(武汉大学):晚明中西文化交流视域下的易学与历学 4、刘 昊(同济大学):异代的相逢:晚清上海书院的嘉兴儒者 5、陈石军(北京体育大学):冲突与抉择:中国近代仁学的形成及其现代转化 6、全定旺(东南大学):论梁启超的德性学 |
10:40-12:00 |
分论坛四 第三场 东亚儒学研究的新进展(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 点:国学馆B113 主持人:田智忠(北京师范大学)、林国敬(温州大学) 1、程 旺(北京中医药大学):朱子的图式世界 2、吴亚楠(南开大学):精一道心,忧患以生——儒家“敬”观念的内容演变和历史意义 3、秦晋楠(中国政法大学):再论胡居仁的理气论 4、刘 洋(中国传媒大学):王阳明的文学与心学之关系再论 5、路 杨(中国人民大学):伊藤仁斋心性论之结构与道德主体性问题 |
10:40-12:00 |
分论坛五 第三场 文明互鉴与儒学的发展(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点:国学馆119 主持人:李祥俊(北京师范大学)、朱璐(上海财经大学) 1、张新国(南昌大学):千古圣传之秘——王阳明心学对意义世界结构的诠释 2、刘琳娜(苏州大学):神秘主义视域下的王阳明“万物一体”说新释 3、冯前林(山西大学):是否属于“不谋而合”?——刘蕺山与王一庵、王塘南“意”论之学术承继与思想异同 4、关 欣(天津社会科学院):儒家工夫哲学建构的“内-外”维度探析——以刘宗周诚意工夫为例 5、Thomas Michael马思劢(北京师范大学):Yü Ying-shih and the Category Mistake in the “Merged Unity of Heaven and Humans” |
10:40-12:00 |
分论坛六 第三场 儒学与人类文明的未来展望(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点:国学馆226 主持人:罗本琦(安庆师范大学)、郑随心(南开大学) 1、周叶君(安徽建筑大学):习近平“共同体”重要论述对和合学的传承与创新 2、杨 阳(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教育政策与实践的历史变迁 3、张溢木(北京建筑大学):传统道德典范教育的哲学意蕴 4、单虹泽(南开大学):治疗哲学视域下的儒家工夫论 5、李 冉(北京外国语大学):儒家“和”思想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
12:00-14:00 |
午餐 (New Pattern自助) |
分组讨论 第四场 |
|
14:00-15:20 |
分论坛一 第四场 “和合今释”——“和合学”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创新与发展 (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点:国学馆122 主持人:蔡家和(东海大学)、陈石军(北京体育大学) 1、李 勇(中国人民大学):和合贵生——从中国古人的两种宇宙生成论视角观察“和合学”的缘起及价值 2、张志宏(上海社会科学院):成人成己:中华文化系统的伦理本位与价值共识 3、高晓锋(中南大学):荀子的“王天下”理想——以荀子对战争问题的思考为中心 4、李永富(广东海洋大学):论朱熹家庭秩序的和合意蕴 5、董凯凯(延安大学):论“具体而微”的三种儒学阐释 6、郑随心(南开大学):“无所逃”何以逍遥? |
14:00-15:20 |
分论坛二 第四场 《国际儒藏》文献编纂与研究(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点:国学馆123 主持人:徐仪明(湖南大学)、盖立涛(华北电力大学) 1、谢晓东(厦门大学):论朱子哲学文本中的两个冗余概念 2、李春颖(中国政法大学):宋代理学与经学的互动——以“人者,天地之心”为视角 3、陈苏珍(福建师范大学):理学“以公言仁”的理论实质及其现代价值 4、胡海忠(中国社会科学院):朱熹的“心外无理” 5、刘 俊(西安交通大学):论朱熹的《春秋》观及其对《胡传》的褒贬 |
14:00-15:20 |
分论坛三 第四场 儒家典籍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与影响(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点:国学馆B110 主持人:谢林德(中国人民大学)、李秀男(中国人民大学) 1、王文东(中央民族大学):儒学“万物一体”论为基因的共同价值——从公共道德基础走向建设共同体德性 2、王 乐(中共中央党校):“生人”还是“成人”——再论《中庸》的“成” 3、邱楚媛(北京邮电大学):在过程与关系之维展开的中国哲学——以安乐哲、郝大维《中庸》研究为视角 4、刘 瑜(浙大城市学院):16-18世纪仁学在欧洲的传播 5、李 震(中国社会科学院):新见哈佛大学图书馆藏冯友兰先生译著两种考论 6、代玉民(南京大学):冯友兰对庄子哲学的现代诠释——一个实用主义的视角 |
14:00-15:20 |
分论坛四 第四场 东亚儒学研究的新进展(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点:国学馆B113 主持人:汪楠(北京体育大学)、刘莹(中国人民大学) 1、李勇强(中国人民大学):艮斋田愚对华西派柳重教明德主理说的批判 2、邓庆平(江西师范大学):朱子学制度化及其对当代儒学未来发展的启示 3、张晓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孟子》非“经”——贯穿于日本古文辞学的内在诠释理路 4、戴森宇(四川大学):井上哲次郎与朱谦之日本阳明学派研究之比较 5、顾 春(北方工业大学):就《星界想游记》与《大同书》乌托邦理想之基的考察:“自由”与“平等” |
14:00-15:20 |
分论坛五 第四场 文明互鉴与儒学的发展(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点:国学馆119 主持人:曹婉丰(北方工业大学)、雷永强(河北工业大学) 1、任蜜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刘歆的春秋学思想新探 2、左康华(广州大学):家国一体的天下秩序及其理论逻辑——以《白虎通》为中心的考察 3、秦际明(中山大学(珠海)):论郡县时代的经学与封建制——周秦之变视野下的《白虎通义》封建制研究 4、林国敬(温州大学):“制治”:论《洪范》的大一统治道体系及其历史意义 5、钱 寅(河北工业大学):清儒关于公羊“亲迎”之礼的考察——从三篇扬州学者专论出发 |
分组讨论 第五场 |
|
15:40-17:00 |
分论坛一 第五场 “和合今释”——“和合学”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创新与发展 (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点:国学馆122 主持人:张志宏(上海社会科学院)、李永富(广东海洋大学) 1、张宏斌(中国社会科学院):“天命率性”与“我固有之”——儒家传统教化论的双向进路 2、汪 楠(北京体育大学):司马光的仁学思想 3、李 毅(中共中央党校):儒家论“聪明”——以朱子为中心的考察 4、薛冰洋(中国社会科学院):“以性言道”与“民全其性”——苏辙的“性”思想与秩序基础 5、廖 雪(中国人民大学):从《周易·师卦》管窥先秦儒道政治理想的融突 |
15:40-17:00 |
分论坛二 第五场 《国际儒藏》文献编纂与研究(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点:国学馆123 主持人:谢晓东(厦门大学)、李春颖(中国政法大学) 1、姚春鹏(曲阜师范大学):理学养生四法 2、陈佩辉(山东大学):理学视域下霸道的变质及其必然性 3、盖立涛(华北电力大学):“天下为公”观念的思想意涵、演变历程及其深远意义 4、谢海金(中共中央党校):儒医与仁德:宋代医学的儒家化转向 5、祁博贤(中国人民大学):程颐礼学政治思想研究——以《周易程氏传》为中心 |
15:40-17:00 |
分论坛三 第五场 儒家典籍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与影响(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点:国学馆B110 主持人:王乐(中共中央党校)、邱楚媛(北京邮电大学) 1、何益鑫(复旦大学):从“性情论”到“心性论”——论早期儒家人性论思想的范式转变 2、李芙馥(中国社会科学院):简论王弼的阴阳观 3、董琳利(昆明理工大学):荀子“桀纣无天下,汤武不弑君”义疏 4、郝 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道德之本与修养功夫——从“仁”出发看先秦时期儒道的共性与分歧 5、张雪枫(中国人民大学):则德之间:《诗经·烝民》首章诠释史与孟子性论之关系 |
15:40-17:00 |
分论坛四 第五场 东亚儒学研究的新进展(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点:国学馆B114 主持人:贺更粹(西北师范大学)、李勇强(中国人民大学) 1、石 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论语》言“器”诸章的政治哲学新解 2、胡荣明(上饶师范学院):朱熹论雨:一个自然与文化史的视角 3、吕 欣(中共中央党校):日本“近代汉语”视域下的“朱子学”:兼论当代朱子学研究的使命 4、贾 晰(中国人民大学):水之喻中的世界——从古义学出发探析儒学在东亚的活用与转变 5、赵 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论朝鲜儒者对《孟子》“知言养气”章的诠释——以宋时烈、郑齐斗为中心的讨论 |
15:40-17:00 |
分论坛五 第五场 文明互鉴与儒学的发展(每人发言10分钟,研讨20分钟) 地点:国学馆119 主持人:任蜜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秦际明(中山大学) 1、吴圣正(山东师范大学):儒家性善论与现代文明建设 2、杨 泽(内蒙古大学):民族融合视域下元代理学发展的条件与意义 3、冯相磊(曲阜师范大学):明季禅门的中华文化研习 4、王安宇(内蒙古大学):从“法令一统”到“六合同风”——秦汉时期边疆治理体系的儒家化历程 5、白益民(中华三井商道书院):阳明实学与三井商道 |
17:30 |
晚餐(汇贤桌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