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文精神培育工程
作者:孔子在线时间:2007-06-22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成立于2002年11月,直属于中国人民大学,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为依托,按科学研究基地模式运作和管理。建院宗旨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孔子思想精华,提高国民人文素质,建设人类美好未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是中国人民大学直属研究机构,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人文学科水平,培养国民人文学科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互相支持,资源共享。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由理事机构、学术机构和行政机构三部分组成,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任学术顾问、学术委员和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下设中国儒学研究中心、日本儒学研究中心、韩国儒学研究中心、越南儒学研究中心、欧美儒学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任名誉院长、著名儒家文化研究专家张立文任院长,著名佛学专家方立天、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俊、历史学院院长陈桦、哲学院副院长彭永捷任副院长。下设研究交流部、教学培养部、培训推广部和综合办公室。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以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研究为核心,特别强调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对接,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倡导编纂中华第一部《儒藏》,大力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通过创办孔子研究网、远程教育、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和系列培训向社会各界推广研究成果,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
《中华人文精神培育工程项目》简介
一切文化都是由人创造的,一切人都要受到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造就了中国人的特质。面对西方工业文化的冲击,中国文化的转生成长成为时代的主题,也为中国企业、政府及社会各界所关注。提高国民人文素质,培育国民人文精神,对于建构有序体系,推动社会发展,打造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一定程度导致了中华人文精神的相对缺失。道德滑坡、信仰迷失、关系扭曲、利益冲突等等,成为现代人最大的困扰。实践证明,现代社会发展要靠科学技术的推动,更要靠人文精神的支持。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中华人文精神关切人性、人伦、人道、人格。穷本探源,上下求索;刚健自强,奋斗不息;心怀天下,天下为公;和洽圆融,文化会通。修炼高尚的人格境界,荡涤心灵中对至善的悖逆,关注人类的生存境遇,调适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共同尊崇的精神品格和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解决当今社会冲突的人文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凭借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优势,利用国际国内的丰富资源,秉承普及中华人文精神的宗旨,力求东西方文化的会通,向中国企业、政府及社会各界推广《中华人文精神培育工程项目》。
本项目利用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与教育资源,通过讲座和培训的方式,向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员工提供系列课程。本项目包括三个子项目:中华人文精神与现代企业、中华人文精神与社会管理、中华人文精神与和谐中国。
一、中华人文精神与现代企业。
企业管理既是一个科学模式,更是一种文化系统,科学模式与文化系统的整合,形成了现代企业最合理的管理效能。
中国企业大多采用西方企业的管理模式,西方管理科学模式的引进推动了中国企业的现代转型。然而,近年来中国企业出现了对西方现代管理模式的消化不良症,伴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源于西方文化的管理结构、管理制度等在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自身效率在下降。其根本原因在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使得西方管理方式在中国水土不服。中国企业在引进西方管理模式的同时往往着眼于企业效率,忽视了“人”的因素,即中国人是在中国人文精神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企业管理中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中国企业的文化弱智。文化的追问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专家学者们开始反思如何真正形成中国企业自己的管理模式。
对中国本土企业的管理一定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对接适合本企业的西方管理模式。中国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MBA课程里的管理知识,更需要中华人文精神的支持。MBA课程里教的是管理的技术,而管理的灵魂则在传统文化里。对企业管理者的中华人文精神的系统培训,可以使他们在体会儒家的进取、道家的无为、周易的精妙、法家的权谋,兵家的智慧的基础上,找到更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同时获得完美的人格、卓越的智慧、恬淡的心态,成就辉煌的事业。
本项目精选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人文底蕴的管理思想体系,发掘中国历史上诸多典型实例,结合当今国内外优秀企业管理经验和企业实际,推出系列专题课堂。企业单位或学员个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灵活选择相关课程和听课时间,同时,本项目还可以根据企业需求,通过对具体企业的实地调研和诊断,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
二、中华人文精神与社会管理
我国政府正处于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过渡期,不断优化和提升政府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成为目前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
公务员群体是政府职能的执行者和实现者,公务员的整体形象和个人素质,不仅决定着政府职能的优化,同时也关系着政府在国民心目中的形象。作为公务员群体,不仅应该具备特定的专业知识结构,而且对现实人生政治、社会、教育、文艺等方面的深入了解更加关键,这些内容的完善最终要以公务员的道德水平、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等蕴涵着人文精神的东西体现出来。
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是先贤大师思想的浓缩,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对人自身和对社会的启发。人的经验并不能仅从切身感受中获得,更重要的是从人文典籍和文化传统中感悟,这正是培育公务员人文精神的最好方法。
本项目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典籍中精选出最具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思想体系,发掘中国历史上诸多典型实例,结合当今国内政府管理人员的实际和国家的政治导向推出系列专题课堂。各地各级政府或学员个人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灵活选择相关课程和听课时间。
三、中华人文精神与和谐中国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当今时代的使命和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友爱是整个社会和谐必不可少的道德素质和要求。追求、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背景。
了解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培育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中华人文精神,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对于每一个现代中国人而言,只有在中华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进退、存亡、死生、荣辱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树立良好的精神信仰和文化支柱,才能真正美化人的生活,实现人的价值。
本项目精选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典籍中精选出对塑造现代中华人文精神最具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思想体系,发掘中国历史上诸多典型实例,结合当今建立和谐中国的需要,推出系列专题课堂。本项目采取公益和半公益的形式向社会各界进行培训讲学,力求传播传统文化,培育中华人文精神。
课程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是系统理解中华人文精神、中国文化理念与思维方式的源头活水,不仅蕴涵了丰富的人文精神,更囊括了无穷的管理思想,是素质提升和管理训练的首选培训体系。本项目特推出系列课程,力求借助中国文化精粹,让学员感受中华人文精神的魅力,汲取深邃的文化管理智慧。
一、儒家的思维方式与管理策略
1、《四书》精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儒学的现代价值
《四书》作为儒学中的原创经典,对于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人文精神有着深远和广泛的影响。通过讲读《四书》,让学员了解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中庸的思维模式,不仅对现代人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精神起到积极的作用,也能给领导者的管理方式以及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方法给予很大启发意义。同时,对儒学现代价值进行阐释,发掘传统儒学文化中精妙的管理思想,实现儒学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对接。
二、道家的处世哲学与管理智慧
1、《老子》的管理思想
2、《庄子》的处世哲学
3、道家的修身养性之术
老庄思想博大精深、气势高远,管理智慧无穷无尽,能洞察人生的哲理,能让精神获得自由,让一个人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找到游刃有余的解决方法。同时能提升企业高层管理者和政府高层领导者的思辨能力,敏锐思考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的变化,真正实现企业与社会治理的至高境界。中国几千年来的医学、生理学、心理学知识在道家的修身养性之术中有着广泛的基础,对现代人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启迪意义。
三、佛家的圆融智慧与心性修炼
1、 参悟佛理:《心经》、《六祖坛经》等佛家经典
2、 毅炼禅修:学习佛家修身、修心之术
佛家的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人深受影响甚至将其作为一种信仰,此系列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在忙忙碌碌中深受各种困扰的人们解除现代人心灵中的困惑,获得心灵上的慰藉。佛家经典在这方面贡献最大,禅修更是训练心灵最直接、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在东亚的许多国家的里,禅修风行,主张“劳动即佛”,佛学思想对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重大,能让人达到一种非常美妙的思想境界,以更饱满的精神和更豁达的心情投入到工作当中。
四、易学的玄妙推理与决策艺术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历史瑰宝,自古以来,尽管时代变迁,物转星移,人类的思想与生活哲理却永远脱离不了《易经》的常轨。作为现代的管理者从中借鉴学习,不仅能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提升个人素质,更能够从中找到领导与管理的艺术与学问。同时,易学在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也最为务实有效,管理者们会体悟到对企业管理最为巧妙的思维模式。
五、兵、法、商道
1、法家思想
2、《孙子兵法》
3、《鬼谷子》
从法家的法、术、势入手,让管理者和领导者掌握用权之法,为势之术,同时可以引用古今案例,让经营管理者掌握经营策略细化操作方法。
充满智慧与谋略的《孙子兵法》、《鬼谷子》对中国文化乃至全世界都有着深厚的影响,里面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军事战略和商道思想,更蕴涵着无穷无尽的管理智慧,企业家、管理者、政治家们都可以从中挖掘到思想的白金,受益匪浅!当今时代,有志的管理者们,都会在案头常备一本《孙子兵法》。我们的课程设置能够让学员对《孙子兵法》和《鬼谷子》中的智慧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运用起来更加灵活自如!
六、史林拾贝
古人曰:“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不仅形成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文化史,更积淀了许多宝贵的管理哲学和领导智慧。在这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领导者应站在战略高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当今中国有洞察力和实战应验的领导者们,都能博古通今,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该课程由一系列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为培训切入点,在提升领导者们文化素养的同时启发他们从中发现管理的经验与技巧,并能灵活运用,以应对风云变化的市场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成为睿智的领导者和坚强的行动者。
师资阵容
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和合学”创始人。国际著名儒学研究专家。
罗国杰: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曾任中国伦理学会会长,北京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副会长,新中国伦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汤一介: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国际著名道学研究专家。
庞 朴: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国际著名儒学研究专家。
方立天: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顾问。国际著名佛教研究专家。
杜维明[美]: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客座教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成员,联合国推动文明对话杰出人士小组成员,哈佛燕京学社社长。国际著名儒学研究专家。
牟钟鉴: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导,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宗教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国际著名道学研究专家。
周桂钿: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客座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国际著名儒学研究专家
宋志明: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总编,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研究专长:儒家哲学、中国近现代哲学。
向世陵: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儒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研究专长:儒家哲学、儒释道三教关系。
姜日天: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韩国儒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研究专长:中国哲学、韩国哲学与文化。
彭永捷: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专长:中国传统文化、中西方哲学比较。
杨庆中: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儒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国际易学联合会副秘书长。 研究专长:先秦儒学、传统易学、现代易学。
干春松: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越南儒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学会理事。研究专长:儒家哲学、中国近现代哲学。
罗安宪: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专长:中国哲学、道家哲学。
林美茂: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日本儒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研究专长:古希腊哲学、日本哲学。
焦国成: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导,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研究专长:中国伦理思想史和中西伦理思想比较。
黄朴民: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院 教授、博导,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长期从事孙子兵法的研究。研究专长:中国思想文化史和中国军事史。
徐兆仁: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院 教授、博导,史学理论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专长:思想文化、史学理论教学与研究。
王国轩: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华书局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研究专长:中国哲学、儒家哲学。
商聚德: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河北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副会长。研究专长: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
王殿卿: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教授,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研究专长:中华传统道德教育和中西文化比较。
郭齐勇: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暨学术委员,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湖化省哲学史学会会长。研究专长:中国哲学、儒家哲学。
廖名春: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 历史系 教授、博导,山东大学周易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研究专长:出土简帛和先秦学术思想史。
苏新鋈[新]: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义务研究员,香港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新加坡儒家伦理思想委员会委员。研究专长:儒家思想及现代转换。
崔英辰[韩]: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研究员,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韩国周易学会会长。研究专长:《周易》和儒家思想。
吴锡源[韩]: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研究员,韩国成均馆大学儒学研究院院长、东洋学部长、儒教文化研究所所长,韩国儒学大学院院长。研究专长:儒家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