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张立文《和合养生十二式》

作者:时间:2024-09-05



和合养生十二式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2310月出版

张立文/

【作者自序】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序第一》中说:“天地之性,惟人为贵,人之可贵,莫贵于生。” 人是天地间最宝贵的,人的可贵,就在于有生命。生命之所以最需珍惜,在于人的生命是服务社会、国家和一切发明创造的本钱,是实现个人价值理想的资本。如此,人必须有健康的身体。曹操在《龟虽寿》中说:“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身体的健康,生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自然,恬淡地修养身心,可以延年益寿。

如何保养身体健康和延年益寿? 古人认为: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张介宾说:“精到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精、气、神作为人体生命和长寿的基础,必须精心调养。保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的充盈,人体内五脏六腑,各经络流动的真气就会旺盛; 真气旺盛,精神就全满; 精神全满,身体就健康; 身体健康,疾病就少。养生的当务之急,就在于培养精、气、神。养精,要关注呼吸的吐故纳新,精是身体的保贝,精神的根本;;养气是养生的重要条件,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培养真气,必然长寿; 养神才能身体平安而长寿。王充在《论衡》中说:“人以精神为寿命,精神不伤则寿命长而不死。”人的养心就在于凝聚精神,精神凝聚了,人的真气也会汇聚;真气汇聚了就有健全的身体。精、气、神三宝不可缺一,三宝互动融合,养气、聚精、会神,是人体养生的大法。

古代之王如秦始皇、汉武帝等,千方百计外求长生不老之药,而不内求培养精、气、神,都求错了方向道路。《永乐大典》卷 11620 :“故善内十放避路芝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内以保养,才是养生的正道。中华民族的思想家、哲学家基本都注重养生,侍家孔子讲“仁者寿",孟子讲“养心莫善于寡欲”,《中庸》讲“大德必得其寿”。荀子讲“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认为养德是养生的第一要义,突显养生与道德的关系。道家讲全性葆真,长生不老。《庄子·养生主》讲,人的养生要“游于空虚之境”,清心寡欲;“顺乎自然之理",遵循自然的法则。《管子》讲:“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 强调日常起居要定时,饮食要节制,寒热要适宜,这样才能身体好而寿命长。后来的董仲舒、王充、韩愈、柳宗元都讲到与养生有关的话题。宋明理学家周敦颐、邵雍亦讲养生。朱熹化名“空同道士邹䜣”,为讲炼丹之道的《周易参同契》作《考异》,又作《阴符经考异》。王守仁“偶闻道士谈养生,送有遗世入山之意"。他筑室绍兴阳明洞,行神仙引导之术,遂有“先知”的功能,据《年谱》记载:“一日坐洞中,友人王思舆等四人来访,方出五云门,先生即命仆迎之,且历语其来迹,仆遇诸途,与语,良合。众惊异,以为得道。” 朝鲜李朝朱子学大家李退溪自编一套气功功法。中华民族哲学家讲求心性修养,与佛教、道教相通。王夫之在融合儒释道三教中,也讲养生、长寿之法,自创“七然养生法”(处世坦然、处事断然、处人和蓄然、自处超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无事悠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华民族哲学归根到底是人学,其反思对象是以人为核心话题的生存世界、意义世界和可能世界。就此而言,和合养生十二式亦是中华民族传统哲学精神的继承和创新。

和合养生十二式关于和合哲学理论思维、和合养生十二式的哲学指导原理的论述,是为了提升功法的理性精神和价值理想的高度。和合养生十二式作为和合学的“用",与和合学之“体",是“体用一源”的。体是用的指导和支撑,用是体的体现和表现。体用合观、心体沽明、功用开显,是人和天和,人乐天乐的和合之域,如莲花呈现。《和合哲学论》说:“和合学给人营造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健康、文明健康、自然健康的安身立命之所,化解身体病态、心理病态、道德病态、社会病态、文明病态、自然病态的冲突和危机,所带来的种种苦。”给人以终极关切和精神家园的慰藉。

本书虽由我署名撰写,但与众弟子博士生的努力分不开,陈欣雨博士补充资料,并参与撰写文稿,李勇强博士摄影照相,方国根和段海宝编审运作出版等,没有他们的督促和运作,此书是不可能面世的。人们若学了和合养生十二式有所收获和心得,应感谢他们所付出的精力和心血。

张立文

201141

于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