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安乐哲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作者:时间:2008-10-20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安乐哲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2008年10月15日,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安乐哲教授应邀来中国人民大学,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报告。报告的题目是:西方人心目中的孔子。学术报告由哲学院干春松教授主持。
[[center]][[image1]][[/center]]
安乐哲教授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世界认识了中国。但是,中国文化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并不对称。对于许多外国人而言,中国文化仍带有一层神秘的面纱。了解当然不仅仅限于自己对自己的了解,还应该包括他人对自己的了解。这个道理也适用于一种文化。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除了语言障碍以外,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也是障碍。安乐哲教授用大量的例证论证了这个观点。比如“义”如果被翻译成“Rightness”,就失去了“义”的原有含义。还有,西方人所理解的“天”,虽然具有超越性的一面,可是,他们不会将这个概念与人联系起来,而在中国,“天”的概念总是与人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
安乐哲教授还解释了“儒学角色伦理学”。在西方,人是具有先天性、完整性、超越性的个体。而在中国,人则是需要不断自我完善的关系体。还有,对于儒学来说,“孝”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基础的概念。因为,在儒家看来,意义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里,不存在于某个外在的、抽象的存在里;同时,最有效的关系恰恰是家庭关系。最后,安乐哲教授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宗教感的民族。只是西方的宗教是以神为中心的宗教,中国的宗教是以人为中心的宗教。
安乐哲教授的报告条理清晰、内容丰富、例证充实、风趣幽默。这场学术报告向同学们展示了西方人心目中的儒学。同学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拓展了视野。
安乐哲教授的学术报告是今年“孔子文化月”系列报告的组成部分。是“孔子文化月”的第三场学术报告。
(郭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