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全球祭孔给我们带来什么?

作者:孔门闲人时间:2006-03-28


2005-11-14 15:22:06  来自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官方网站

    
    今天备受海内外关注的200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正式开幕。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孔子文化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参与主办,祭孔仪式也将在全球十多个城市联合举行。本届国际孔子文化节突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文明和谐社会、促进开放创新发展”这一主题,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参与主办,也印证和提升了孔子文化节作为国际性大节庆活动的品牌地位和影响力。

    全球祭孔活动以曲阜孔庙为主会场,上海、浙江衢州、云南建水、甘肃武威、香港、台北等地孔庙也设同祭点,同时韩国汉城、日本足利、新加坡韭菜芭、美国旧金山、德国科隆等地为海外同祭点,可谓盛况空前。

    音响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彭永捷教授:意义

    记者:在我们现在这种现代社会,对于祭孔社会文化的这种传扬,积极性什么地方呢?

    彭永捷:第一,就是通过这样一个祭孔活动,让大家观看祭孔的仪式,对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有更多的了解。看这个祭孔仪式,它不仅仅是是一个仪式,就像奥林匹克的开幕式一样,是观赏,而更多的是看我们自己的文化,使我们更多地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更多的文化认同。孔子对我们民族来说,不是一个普通的文化伟人,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象征,我们对孔子的尊重,实际上是对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的尊重;第二,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今年的祭孔活动也有一个特点:不止是中国自己祭孔,而且要和全球一些国家和地区联合祭孔,这反映了我们重视到孔子是一个世界伟人。在西方一些思想家那里,孔子和苏格拉底、释迦牟尼、穆罕默德一起,被称为人类的四圣哲,他们对整个人类的文化都起到一种奠基性的作用。在过去,儒学不仅是中国的一种学说,在整个东亚为主的区域,也有着广泛的影响,祭孔也表现了世界人民认识到孔子对整个人类的文化贡献,第三,孔子,他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再进一步说整个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凝聚我们所有海内外华人的文化纽带。第四,我觉得现在祭孔引发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特别是以儒学为正统的传统文化,她的功能她的作用的重新理解。儒学并不是一套多么高深多么玄妙的学问,她只是维系和担负一个民族最基本的生活价值观的学说。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在急剧地变化,社会生活丰富多彩,那么是什么构成了我们最基本的生活价值观,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生活的常道?那就是由儒学提供给我们的。当然儒学的内容要随着时代不断地更新,但是她最基本的内容还是比较稳定的。

    近年来,在学界、民间以及官方,拯救传统文化、复兴儒学的声势逐渐大了起来,有人站出来提倡读经,有人发表宣言,有人召集名流开座谈会。

    这个被称为至圣先师的山东人,其言传身教泽被中国两千多年,只是近一百年来,他的子孙才开始无奈地、痛苦地、挣扎地、依依不舍地怀疑甚至颠覆他的训导。“五四”健将们率先反对孔教,到“文化大革命”全国各地的孔子塑像在亿万人民“打倒孔老二”的喊声中被推倒。遇劫二十年后,人们开始在废墟上重建被摧毁的一切。

    毛主席说,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纸几乎被洗白了,是创作新画还是复原旧图?这个问题争议太大。有的学者说,当年“五四”反传统的人物,都是饱读旧笈,深知传统的人,今天反传统的人物其实并不知传统为何物;有的专家则认为,今天某些提倡传统或传统道德的人也大体如此。

    全球祭孔这一事件究竟应该如何解读?很难提供一个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事件已超出文化的范畴,与产业、旅游、经济、政策的关系渐浓,而且传统也会变化。

    孔德班是孔子77代嫡孙“衍圣公”孔德成的第三层近支,他也是曲阜市政协副主席。这让他能代表孔氏后人、民间以及官方,甚至还有人说,他和吴道子所画的孔子像有几分神似。

    自1993年恢复祭祀孔子以来,孔德班一直担任主祭,1993年的那次,主祭人孔德班西装革履,“想起来都觉得别扭”。去年的公祭,孔德班穿的是长袍马褂,但在场的领导人还是西装领带,别扭还是存在。今年,到场的领导穿中山装。

    孔德班说。“最好还是穿我们民族的传统礼服。”但孔德班知道,要领导人接受那样的形式,还需要一个过程。从西装,到中山装、长袍马褂,这个过程的演变,也正映射出对传统的微妙变化。

    据曲阜孔子文化学院的杨朝明教授说,东汉到清末,朝廷派遣大臣到曲阜孔庙祭孔有196次,皇帝亲自到曲阜祭孔也有19次。孔府里有一扇象征意义的门,平时紧闭,只有皇帝派人来祭祀的时候才打开。

    祭孔,不仅仅是孔氏族人祭祖的家事,更是“国事”。

    古代祭祀有礼乐的形式。神圣光荣的还有用来祭祀的“三牲”猪牛羊。从1986年开始,曲阜祭孔采用“太牢”祭祀,也就是要以猪牛羊为祭品。用于祭祀的三牲是有严格规定的。比如说牛,是要有角的公牛,角的长度为20厘米,纯色,没有杂毛;对猪的要求是黑色的公猪,大耳朵,短嘴,100公斤左右;而羊则需要领头羊,一般养殖户是不愿意卖的,除非出大价钱。

    庄子对此曾有描写:你看过用来祭祀的牛吗?给它披上有文绣的衣服,用精细的粮食喂养它,是很光彩的。等到被牵到太庙里宰杀祭祀,那个时候虽然它想做一般的牛,但是没办法了。

    文物局的李玉春负责购买三牲,他说猪牛羊加起来需要1万多元。“以前我们是找专门的屠宰户,让他们给我们挑选合格的猪牛羊。”挑选好之后就放在屠宰户那里精心喂养,直到今天早上五六点钟的时候宰杀洗净。

    祭祀后的三牲在古代是被参与祭祀的人分吃了,叫“胙肉”。分“胙肉” 是一门学问,需要公认为德高望重的人来完成。有一次,“孔子从祭而归。

    至晚不见胙肉颁到。乃告子路曰:吾道不行,命也夫。可见分”胙肉“的重要。而现在,则不需要那么麻烦了,人们已不太看重所谓的”胙肉。

    祭孔不仅关乎文化传承,也关乎当地经济的发展,今年,各地祭孔的相关活动已经公布:浙江衢州参祭人员以新上岗的教师为主,旨在弘扬师德教育;上海文庙的活动是“华夏儒风”诗词演唱会暨楹联新作展览会;广东德庆孔庙的活动分为公祭、家祭和万民同祭三个部分;香港于24日在香港湾仔伊丽莎白体育馆举行2556年孔圣诞环球庆祝大典活动;台北市的孔庙祭孔由台北市小学生表演六佾乐舞;而旧金山在9月25日上午于市政府大厅举行祭孔,目前正申请由美国国会在全美宣布孔子诞辰日为“全美孔子日”。

    韩国成均馆馆长崔昌圭说。“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韩国人的这句话大概是说给中国听的,而中国人也乐意把这句话说给世界听。

    中央电视台力求把祭孔直播做成全球一大盛事。直播导演沈忱说,直播将以曲阜为主会场,中间插播其他地区祭孔的场面。这无疑从声势、效果上提高了祭孔的规格。

    曲阜师大的骆承烈说。“对于祭孔,有些人还是怕。”这些怕的人是当地的领导官员,他们担心祭孔就是复古,就是搞封建制。1962年的时候曲阜师大开了个孔子研讨会,骆承烈提交的论文是《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的反封建斗争》。后来官方把这次会定为“牛鬼蛇神发了狂的大黑会”,于是100多个学者灰溜溜地回家了。

    参会的历史学家周予同,也因在参观孔庙时说“如果不是孔老夫子我们能来这里吗?我们还要感谢他老人家”被划为牛鬼蛇神。骆承烈说。“吴晗的《海瑞罢官》里提到一群人在孔子墓前顶礼膜拜。这次会也成了‘文革’的导火索之一。”

    甚至到了1984年,曲阜准备祭祀孔子,一切都准备好了,骆承烈说,“但有人说不让祭。我当时提了三点:祭孔乐舞不是祭孔仪式;大成殿不开门,不和孔子见面;主祭官不姓孔,找一个演员。”这样“文革”后的第一次祭孔最终以“文化表演”的称谓得以进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友渔提出,别把祭孔活动变成“国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友渔

    音响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徐友渔研究员:问题

    记者:现代社会,对我国传统的无论是帝王、还是孔子,这种祭祀活动,你觉得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积极的意义没有?

    徐友渔:我觉得弊大于利,因为我们无论是纪念孔子,还是对什么历代帝王这种祭祀,当然它有可理解的方面,比方有些纯粹是从商业的目的,旅游的目的,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它文化活动的内容我觉得还是应该讲究的,像这种情况,我们大张旗鼓地宣扬的东西,它到底包含的内涵是什么,孔子的学说,我自己当然是比较认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比方像鲁迅、胡适这一批人对这些东西的看法,觉得孔教就是一个礼教,鲁迅写的《狂人日记》、《祥林嫂》也说得很清楚,而且当时中国人对这些东西都是非常推崇的,无论说一个定论,但是我觉得中国人高度地还是认这些东西在历史上的负面作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确实是靠这种东西来维系的,而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现象就是,这一点如果我们不跟那种东西划清界限那就很难说,比方袁世凯当临时大总统,他就要搞祭孔的活动,后来他特别想恢复帝制,这是在历史上当然是个非常反动的东西了,中国已经结束了几千年的那种封建专制,建立了共和国,他后来他想复辟他自己想称帝,他在1914年的时候又搞这些东西,后来还要孔教列入到宪法里面去,我们现在要搞这种东西,哪怕你是为了现在经济上赚点钱,你搞庸俗一点,我们也不要追究,不要挑剔太过分,从总的来说,孔子或者是这种国学、或者这种传统思想还是一种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种三纲五常的这种东西。所以它的核心是一种政治道德、政治文化,或者说它是一种意识形态,它的核心内容就是三纲五常,在这种情况下,你把它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抽象地谈一谈,赚点钱,搭搭台、唱唱戏也可以,但你如果要大量地弘扬说这就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或者要发扬要继承的话,中国现在已经二十一世纪走向现代化,走向现代民主,正在搞政治文化,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我们的文化活动,我们对它的内涵还是要看的,我觉得中国还是那种东西可能是最重要的,就是科学、民主、理性,这些东西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过分地不加批判地、不去剔除糟粕地去宣传那种传统的东西,我们如果用这种东西三纲五常的东西,或者这些东西旧礼教的东西,假这我们这种祭祀活动没有注意,让它压倒了这种科学、民主、理性,那恐怕就是问题。    另外一种态度我最担心的,我说不要把它搞成一个国际,如果是政府的介入太多就不行,比方你说西方像美国,它是大部分90%多都是信基督教的人,但是这由联邦政府出面,那恐怕就是违反了美国的宪法的,那种政府主导的痕迹太明显,从宪政跟法理的角度上就说不过去了。

    (大张旗鼓予以祭祀的孔子,其思想学说的核心内容究竟如何,对于中国当前的政治文明和现代化建设,究竟有何意义,必须有起码的追问。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胡适一辈把孔学称为“吃人礼教”,说明这种定位得到了中国人的高度认同。退一步说,孔子学说也是精华和糟粕并存,尚待清理、继承和扬弃的庞杂体系,其中既有“有教无类”的可贵的平等教育观,也有“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种怎么辩解也无济于事的陈腐之论。

    孔子的学说不是一般的哲学、文化理论,它本质上是一种政治道德、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其核心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连旧制度的卫道士张之洞,以及精通国学的文化保守主义大家陈寅恪都说过,三纲六纪是传统道德的核心。

    葛剑雄教授多次对黄帝陵前的祭祀活动提出质疑,没有人在学理上回应他,证明这样做的理由。我们不应该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如果我们把祭孔活动搞成国祭,从宪政的角度看是不对的。)

    昨天,首届“海内外华侨华人相聚北京拜谒三皇五帝大型盛典”,在北京历代帝王庙隆重举行。海外近三十国家和地区的一百五十余位著名社团领袖及华商,被邀出席这次盛装祭拜盛典活动。

    现在我们的目标是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典型的儒家概念的体现,虽然当时我们所提的小康社会多少有一些物质因素,比如每天吃多少肉,人均收入多少等,小康社会最本质的核心就是和谐。“和”,是儒家判断一个社会成功与否的标准。十六大把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作为政治纲领,建设和谐社会成为当下中国最大的政治。

    有专家认为在政治意识形态上,“我们在一步一步地回归传统,用儒家的话语来构建我们的理想蓝图。这是必然的趋势,别无选择。”而在公共利益上,重建伦理道德体系的资源,只有从历史、从传统得来。13亿人口的大国需要文化来整合,传统文化的复兴,因而对于大国软实力的建设有积极的意义。

    韩国人赵骏河说。“中国在世界上自豪的文化是什么?世界人最尊敬的人是谁?我们应该知道,是孔子与他的儒家思想与文化。”

    音响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彭永捷教授:解决

    记者:您怎么看待在现代社会对我们传统文化的这种继承?

    彭永捷:我觉得有两个纬度去看待这个事情,一个是历史的纬度,在历史上很多事物在我们今天看来它已经不具有正当性了,但是我们评价它的时候还有一个历史的纬度,就是它在历史上,起过一种什么样的作用。比如说我们总是批评科举制,说它是负面的,如何如何,可是科举制在中国古代,起了一种非常积极的作用,它传到欧洲,被欧洲人所知的时候,欧洲的思想家称赞它是非常了不起的,把中国的文官制度当做一种世界性的成就;再比如说历代的帝王,有很多帝王做出了贡献,对我们国家民族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贡献。我们也应是本着一个历史的纬度,看待他们历史的贡献,而不是说站在我们今天某一个方面去评价他们。站在我们今天去衡量古人,如果从一个非常严格、非常苛刻的角度来说,没有任何人是值得我们去纪念的。以今去薄古,这不是一种很好的态度。第二个是站在今天的纬度,到底传统文化对我们还有什么样的意义,特别是儒学,被打倒了那么多年,对我们今天还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个也要重新认识。儒学提供的是我们民族最基本的生活价值观,孔子本人说过一句话,他说:“出门莫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是说出门莫不由门户,为什么我们人生就不去走常道呢?那么我们现在最基本的这些伦理,比如父慈子孝都是由儒学提供给我们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儒学所提供的这些价值观和民主科学的这些并不是冲突的。提倡科学民主就不能去继承我们儒学的财富,这个观念非常片面。科学、民主,它只是我们生活的一个方面,而我们生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还需要另外一些方面,儒学提供给我们的这些东西,是科学和民主所不能提供的,这两者也并不是对立的。第三,我觉得儒学它在历史上也从来不是固定的,那么在孔子的时代他提出了一种双向的、对等的一种伦理价值,伦理规范,比如说父慈和子孝是相对的。随着时代的需要,需要我们去发展儒学,发展我们最基本的价值观,但是你不能把它全部地扫除,你不能把它全部地推翻,所以,在今天,我们不能再像五四运动前后一样,以一些口号,一些某方面的价值的追求,而去把我们最基本的生活价值观都去破坏,都去抛弃。我们之所以说它是常道,就是时刻都不能离开的,一个社会如果失去了这些最基本的生活价值观,那么这个社会就会混乱。儒学最基本的核心是什么呢?《论语》中有一句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么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无非是要求,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要像个子,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角色,相对于他的社会角色,就有相对的社会义务,应当做到这样一种最基本的生活规范。

    作为一项近年来新兴的民间文化活动,在宏扬中华文化方面,祭孔大典具有特殊的意义。但是,这种民间祭孔活动与以往中国封建社会开展的公祭孔子活动是完全不同的,是一种纯粹的文化活动。

    (主持人 张煜)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