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出版新闻发布会实录
作者:田剑时间:2003-04-25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出版新闻发布会实录
-----------------------------------------------------------------------
---------
精思穷微, 著作传九州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出版新闻发布会实录
田剑
2003年3月8日,著名佛教学家、中国哲学史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立天先生
的新著《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出版新闻发布会暨中国佛教哲学研究现状与展望研讨会
在北京举行,学术界、政府和宗教界50余人出席了会议,发言者有国家图书馆馆长任
继愈,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副校长冯俊,北
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陈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前所长黄心川、世界
宗教研究所吕大吉、杨曾文、张新鹰、李富华、方广(金+昌)、魏道儒,哲学研究
所巫白慧、蒙培元,中央民族大学哲学系牟钟鉴,中共中央统战部李平晔,陕西法门
寺博物馆馆长韩金科,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焦国成等。《人民日报》、《光明日
报》、《中国社会科学》、《中国宗教》、《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
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法音》、《中华读书报》、《中国社会科学
院院报》、《中国人民大学校报》、中央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采访了会议。会议由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贺耀敏教授主持。
程天权(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各位领导,各位出版界新闻界的朋友,各位宗教界的大德,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
在这里聚会一堂,参加《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的发布会,同时也可以看出大家对方立
天教授这本书的高度重视。
方教授写这本著作用了十几年时间。他潜心研究中国佛教哲学的发展历史、重大
问题、主要流派等,逐一梳爬,形成了上下两卷的著作,花了很大的心血,非常扎实
。可以说在目前我国学术界有些浮躁的情况下,这部著作是一个鲜明的对照,表现了
学术界长期的光荣传统:潜心学问,扎扎实实地把自己的研究贡献于学术界,贡献于
文化界。这本书不仅勾画出中国佛教哲学的发展图景,总结了中国佛教哲学的伟大成
就,而且充分挖掘了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现代价值,是一部具有原创性,在继承基础
上创新的优秀学术著作,把我国的佛教哲学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方教授这种认真踏实勤奋治学的精神,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中国人民大学
对学术的研究一直给予非常的重视。学术研究、文化进步是我们党所一贯倡导的,江
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特别是近几年在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讲话里边,就反
复强调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对我们从事教育、从事学术研究的大学来讲,
是责无旁贷的责任。我们要把古今中外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建树,都加以总结研究,
发扬光大,剔除对我们今天不适用的东西,发扬对我们今天仍然有作用的东西,同时
要研究很多现象在社会上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以及它的发展。
这本书应该是关于佛教哲学研究的经典之作。我想它的对象应该是上层的东西,
对于大众佛学,流传在民间的佛教有一种指导、指引的作用,这种上层的研究就格外
的重要。我们希望更多的学者专家来参与这样一种学术研究,对本书提出各种意见、
建议、评价,使我们这方面的学术研究更向前推进。
我们中国人民大学在学术研究中有一条是非常明确的,对学术研究,对文化研究
是敞开的。在宪法的框架下面,我们的学术研究应该是没有禁区的,应该给予充分的
支持,充分的保护。现在人民大学有一种非常浓厚的学术研究的气氛,这也是我们不
断地搞好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一个重要的保障,也是我们为国家文化的发展应该作出
的重要工作。
今天这么多专家学者来,我非常地感激,我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对大家的到来表示
热诚的欢迎,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对本书的出版给予批评、指正、意见和建议。这是
我的一点想法,谢谢大家!
任继愈(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佛学家、哲学史家)
方立天先生是和我相处几十年的老朋友。这本书的出版,我不觉得意外,而是顺理成
章。关于这本书我想谈点感想。社会科学搞了几十年,感觉比自然科学、工程科学难
,因为研究的对象太广大、太复杂。社会科学的人才成长比自然科学慢,人才成长难
。象方立天这样的专家很少。方先生的著作有两个特点支持:一是理论基础打得好,
哲学是基础,是骨干,这个若说不清,没办法创新;二是原始资料积累的比较丰厚,
这不是三五天冲刺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社会科学更需要长期的积
累。看世界历史知道,音乐家、艺术家、数学家,年轻成才的很多,但历史学家二十
几岁成才的没有,这需要积累。现在我们经济上入世了,文化交流愈加频繁。我们一
方面吸取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另一方面吸收外来文化的先进成果,这样来创造我们
的新文化。此书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将起到很好的启发、指导作用,很有参考
价值。
人民大学是重点大学,希望能象方先生这样,以身作则,正一正浮躁的学风。不
要急功近利,才能成大器。只图目前的经济利益,站不住。五四以来一提就是蔡元培
先生,就是因为他树立了一个好的学风。如果有一个好的学风树立起来,前途就无量
。一大批青年成长起来,国家才有希望。
从制度上讲,鼓励机制也需要考虑一下。现在要求硕士、博士研究生发表几篇论
文,而且要求一定的级别,实际上使学生没有时间扎实读书。三年的时间不长,正是
打基础的时候。刊物这么少,研究生成千上万,怎么可能呢?这种做法很不好,不利
于青年的成长。我要求研究生不要写文章,我的老师是汤用彤是哈佛大学的硕士,他
的学习几门功课都是A,没有论文就是硕士了。陈寅恪什么学位都没有,但很实在,
站得住,跟梁起超、王国维平起平坐。学位是个标志,但学位化对学科发展也不好,
还是靠真才实学。希望人民大学带个头。
出版社奖励机制也有问题。按字数付酬,这个不大合理。同样的书,质量相差几
十倍都不止。书按本,文章按篇,问题说清楚就值那么多钱,要那么多字干什么。
大学统一招生也不好。教育部管的太多,统一出题、统一命题。社会主义就一定
是统一招生?以往在农村,队长敲钟统一上工,这就叫社会主义精神?这不叫社会主
义精神,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才是社会主义。让大学自己招生,它会为了自己的信誉招
好学生,它会非常注意的。学校的特色也有了,招哪些人,出哪些题,它有自己的办
法。这对学生也有好处,多考几次,不是一次定终身。现在很多工作的精力都用在不
该管的地方。
现在的许多办法,不利于青年的成长,因此很难写出这样的好书。
叶小文(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家宗教局,对方教授这本书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非常惭愧
我对佛学对佛教哲学所知甚少,按学问来说可能还不应该进这个屋子,我想以学生的
身份老老实实的谈一点体会。这本大书久仰已久,但还没有来得及细读,还不敢谈什
么体会,但经常看对面这几位先生的著作,知道要认真地研究佛教中的哲学。我个人
理解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是因为
它有着很丰富的思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佛教哲学思想。不了解佛教文化就不能
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不了解佛教哲学,也就不敢说了解了佛教文化。佛教传入中国
两千年,我感觉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向上一个是向下。往下是因为广大老百姓有这个
需要,把它庸俗化了,就有些求神求鬼的东西。但历来也有大师不断地把佛教往哲学
的、伦理的层次提升,正像恩格斯说的,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高峰,一刻也不能离
开哲学。中国文明是到现在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恐怕和佛家哲学的支撑有很大的关
系。文化大革命那么乱,毛主席还提倡要读书,书店里除了《毛选》,还能找到任继
愈先生论佛教哲学的书,可见佛教哲学的重要。我的学问很浅,常常是浅尝则止,一
说到佛教哲学,就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PAN寂静等,说它有辩证法思想。再往
深了说一点呢,就是《心经》里的那几句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
异色。今天有这样一本大书,照着这本书细细的去学去领会,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对
理解佛教哲学这样一个中华文化的支撑点很有价值。所以我衷心的祝贺这部大书的出
版。
第二点我感到,在我们这个时代,刚才两位老师也谈到了,做学问有点孤单的。
现在是各项事业都快速前进的时代,车跑快了颠颠簸颠,不大容易坐得下来,包括做
学问也很难坐得下来。我们宗教事务局整天忙于事务,庸庸碌碌,吕老师也批评我要
多看书啊。不大坐得下来,忙于事务,这是一个时代的特征。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一切都在往前。我刚从美国回来,七八年来我去了四次美国,一次比一次感觉我们民
族的伟大。第一次去的时候,感觉我们跟他们差距太大了,现在去就感觉那里有陈旧
感,有停滞的感觉,北京有种朝气蓬勃的感觉,这是真的,不是宣传的。过去每次回
来都要买点东西给朋友,现在到了无东西可买的程度,你不小心买的东西都是made
in China。我们这个民族这个时代在飞快地前进,我觉得是一个呼唤大师的时代,中
华民族历来出大师,过去我们佛教出了好多大师。在这样一个各方面都在发展的时代
,民族文化在发展的时代,应该多出一些大师。我觉得到了人民大学这样一个宝库,
面对方立天教授,还有对面这么多教授,敬佩你们在为民族做大事。你们要为我们培
养大师,把与我们佛教哲学、民族文化相匹配的大师一代代的培养出来。这也是我虽
然不懂,也要跑过来妄说几句的心情。
任先生也说了,学术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帮忙,需要社会各方面创造条件。我们国
家宗教事务局作为官方,如果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理当尽力。
黄心川(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宗教史家)
我很高兴有机会读到这本书,这本书总结了解放以后乃至近代现代研究佛教义理
的历史经验,从中国文化的宏观角度,探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
陈寅恪、陈垣、蒋维乔、汤用彤、任继愈的优秀传统,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和角度对中
国佛教哲学做了全新的解释,堪称我国佛学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力作。
这本著作首先从当代社会前沿,现代人学、宇宙论、科学认识论的角度,把佛教
哲学概括为人生论、心性论、宇宙论、实践论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解释。在
解释中,不仅揭示了作为中国佛教哲学渊源的印度佛教哲学的原来的意思和真正的含
义,另外还探索了印度佛教与中国固有的儒道哲学结合的民族化的过程,凸现了中国
佛教哲学思想的特色,总结了中国佛教哲学的理论传统和中国佛教哲学发展的规律,
并努力说明了中国文化的智慧、价值和意义,因此具有广泛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此书在写作方法上,有很多的创新。从民国初年以来,中国学术界和佛教界一直
有对佛教本质的争论。佛教是哲学?是宗教?非哲学非宗教?还是亦哲学亦宗教?这
种争论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参加争论的有佛教徒也有非佛教徒,
方教授在这个问题上的回答继承了汤用彤教授的观点,他认为佛教既包含了宗教,也
包括了哲学。哲学为佛教提供了信仰体系的理论基础。
在佛教研究上,既入乎其内,又能出其外,有同情的默应和心性的体会,我觉得
这种态度是十分正确和实事求是的,也是科学研究需要的。这对学术界和宗教界彼此
的相互理解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外,作者在治学态度的严谨,收集资料的丰富,论证的确切,逻辑的严密,我
就不多说了。
目前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对佛教历史、宗派的研究较突出,但对佛教教理、
哲学的研究相当落后,或者正在萎缩,这与佛教哲学的难度有关。中国古代对佛教教
义的理解有着优良的传统,就是每一朝代每一宗派都有杰出的学术著作,每一位大师
写下一部伟大的著作,后人都有注解疏记,形成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因此我国的佛
教义理和学术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印度佛教和南传佛教。这是佛教的一笔精神财富,
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宝贵成分。对佛教哲学研究的深入对佛教其它领域的研究,如佛
教的戒律、伦理思想、艺术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学术文化研究中的主要线索就是儒释道三教合一,这与佛教的教理有密切的
关系。如果不研究佛教教理,也就无法理解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特点。方教授用15年的
时间写出这样一部书,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开辟了道路。我国很快就会进
入小康社会,佛教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必将与小康社会相适应,在精神文明建设
中发挥它的作用。方教授这本书主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就在于此。
巫白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印度学专家)
首先祝贺方先生完成这样一部大书,对佛教文化、中国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文化思想史、中国哲学史,不讲佛教就难以写完。过去有教授写中国哲学史,写
到佛教就停下来,因为佛教教义、佛教哲学他还没有弄清楚。佛教哲学对中国哲学、
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伟大的不可思议的贡献。中国佛教哲学与中国哲学不可分割
。
印度佛教对印度思想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印度本身是婆罗门教,释迦牟尼从小
受婆罗门教教育,通过对韦陀经典的学习,知道婆罗门教的优点和缺点,从中异化出
来,创立了新的宗教——佛教。佛教发展成为有独立信仰系统的宗教。从小乘到大乘
,完成了佛教的世界化。唯物论和唯心论在佛教里都有很重要的发展。佛教哲学对印
度思想有很大的贡献。现在佛教在印度作为宗教已经不存在了,但作为思想和哲学,
印度的每一家大学都讲佛教哲学课。印度的佛教对印度哲学的发展是有重大贡献的。
比如对“空”的理解,印度所有的六大派别都讲,但佛教讲得最好。“三是偈”从根
本上说明了“空”的含义。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都讲“空”,他最有名的一个美学原
则就是空,他就是从韦陀、奥义书中吸收过来加以发展的。
方先生的著作对于中国佛教哲学和中国哲学研究的发展,都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杨曾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佛学专家)
感谢方教授为中国佛教哲学研究做出了新的贡献。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后,作为宗
教学分科之一的佛教学已经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一年都有
优秀的成果问世。然而,佛教学研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研究印度和中国
的佛教史,也要研究东亚各国的佛教史,还要分门别类的研究宗派、教义、禅法、戒
律、人物、文学、艺术等等。因为起步较晚,迄今还有很多有待继续开发的领域,其
中就包括了佛教哲学。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中具有最高层
次的文化形态,然而毕竟也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自古以来,哲学作为关于世界
、社会和人生的总的观点学问,经常是寓于宗教和其它的文化形态之中。必须通过深
入的挖掘,利用抽象的思辨方式,才能升华和提炼出特定的哲学范畴和体系。考察和
研究佛教哲学也是这样,这也是它的困难所在。
据我所知,以往的佛教哲学研究有三个不足:
1,长期以来过多的受到所谓哲学党性原则的影响,侧重把佛教把置于唯物唯心路
线对立当中加以考察,给予了过多的批判,而忽视了揭示其作为宗教哲学所具有的特
色。
2,不太注重作为研究前提的历史背景的考察和文献资料的辩证梳理。
3,不少剖析和表述未能将佛教教理和寓于教理中的哲学加以清晰的分辨。
我相信,方教授花三四十年时间写出的这部大作一定超越了前述三个不足,是部
富于创意的和新时代特色的佳作,将为后来的同类佛教研究所效仿。祝方老师今后不
断有新的作品问世,为中国佛教研究做出新的贡献。
吕大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宗教学家)
方先生学术上的功力我一直是非常钦佩的。这本书我还没读,但方先生过去关于
佛教哲学的书,我都是认真拜读过的。他不仅对佛教功力深厚,而且他有新的理论和
方法,用当代哲学的方法,对佛教哲学进行了梳理,进行了非常具体的分析和论述。
我总觉得自己常常受到一些新的启发,特别是在方法论上的启发。方先生在这个领域
为我们学术界做出了新贡献。这本书近百万字,是方先生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对中
国学术界在这个领域新成果的总结,开辟了新的方向。
佛教从来受到世界哲学界的重视,不仅仅对中国哲学,对西方哲学也有很深刻的
影响,全世界的哲学家都很重视这个领域。通常把包括佛教哲学在内的印度哲学作为
轴心时代的三大哲学系统之一,其它还有古希腊哲学系统,中国哲学系统。佛教哲学
在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哲学,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刚才巫先生已经谈的很清楚
了,我同意他的看法。不了解佛教哲学就谈不上对中国文化的深切理解,这大概是全
世界的一个共识。我想,这本著作出版以后,会推动我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开辟一
个新的境界。祝贺这本书的出版,祝贺方老师在这个领域做出了新的贡献。
张新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
我对人大有特殊的感情,因为我就出生在人大,对人大这些年的发展比较关注。
方先生这本书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学科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刚才各位前辈给
了很高的评价。我觉得它不仅是中国佛教哲学领域的一本著作,而且也是发展开创中
国自己的宗教学体系的理论尝试。我觉得在这点上在座的各位也都会有同感。宗教学
发展的时间很短,在我们中国发展的时间更短,但我们已经意识到中国的宗教学研究
应该在世界宗教学研究中占一个很重要的地位,这点有待于我们作更多的努力。我觉
得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学理论体系应该有这样两个方面,一是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指导,二是反映中国宗教实际的概括。方老师的著作在这两方面的结合上做了个
很好的典范,这也是今后我们所应该向方先生学习的。这本书我也要作为案头必备书
经常翻阅。最后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对方先生表示由衷的祝贺,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能够出版这样一本有分量的书表示由衷的钦佩,也表达我个人高兴的心情。
方广(金+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佛学专家)
我是1980年中国第一次佛教学术讨论会上认识方先生的,当时我是研究生,恰巧
和方老师住一个房间,就那次认识的方老师,也从那时开始就对方老师的学问人品非
常的佩服,从此和方老师成了忘年交。方老师的书我基本都读了,对我的治学影响也
是很大的。我自己感觉这本书是中国佛教20年来出版的一部极其优秀的著作,是里程
碑式的著作,是对前一时期佛教学术研究的很好的总结。
佛学在中国的研究,以往是以经论经的方法,解放以来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研
究佛教,或利用西方哲学的范畴,把佛教放入唯物唯心的框架,这是我们认识佛教不
可避免的阶段,但这种方法总是很难契合佛教哲学。本书是超越这一历史阶段的重大
标志。
1.这本书真正超越了过去的历史阶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将西方哲学与中
国哲学、佛教哲学真正汇融起来。我觉得本书的体系建立得很好,暗合了苦集灭道四
谛,有很多新东西。
2.佛教哲学与一般哲学的差异何在?方老师对这点把握的也很准确。他提到佛
教有自己的特点,包括禅宗的直观。过去对因果报应在理论上一直是批判的,在这里
方老师则做了两方面的分析,肯定了它积极的一面,讲清楚了佛教哲学与一般哲学的
不同之处。看完之后有“入山阴道,目不暇接”之感,引起自己很多启发与联想,以
及进一步的思考。
此书是佛教哲学研究中的里程碑式的总结,不仅是对以前的总结,恐怕还是对将
来的启示。
佛教可以分为义理性佛教与信仰性佛教,本书是对义理性佛教的研究。义理性佛
教是灵魂,信仰性佛教是躯体。两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本书对义理性佛教做出了
集大成的总结,也为信仰性佛教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楼宇烈(北京大学教授,佛学专家,中国哲学史家)
方老师和我可以称之为至交,40多年的朋友。这本书我看了“绪论”。拿到书最
初的一个感觉是,方老师又出了一本大作。这可以说是几十年来辛勤耕耘的结果。方
老师我一直很佩服,他不分春秋冬夏在图书馆中读书写作。凡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白
天给他打电话你不能往家里打,他不会在,一定在图书馆,这个精神我是非常佩服的
。我这个人很懒散,从来不到图书馆写作。所以拿到书以后给我的感觉是方老师几十
年的辛勤努力终于结出了这样一个硕大的果实。改革开放以后,就我知道的在学术界
出版的有关佛教哲学的书,一共三本。一是严北溟的,另外两本就都是方老师的,一
本《佛教哲学》,还有就是这一本,都是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的。我非常同意刚才好多
先生讲的,这是一部标志性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佛教有很丰富的哲学理论,为世界的学者所公认,但我们过去对这方面没有很重
视,把他看做只是附属在宗教上的一种东西,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刚才吴先生
讲的,印度的哲学离开了佛教,就不能谈,佛教是印度哲学的核心或者说是最高的成
就。而印度哲学在我看来是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相辅相成的,互相可以配合。西方
哲学、中国哲学思考问题都是从正面入手,经过否定,再来肯定。佛教哲学思考问题
恰恰是从批判正面入手,用唯识的系统来讲,就是从批判遍计所执性入手,再肯定现
象,即依他起性,最后达到圆成实,还是一个空。所以它是跟我们所讲的哲学恰好互
补。我一直认为,在大学里面不讲印度哲学,或是不讲佛教哲学,是很大的缺陷,但
是要讲好佛教哲学谈何容易。所以我觉得方老师这些年来一直在这方面努力,而且现
在有这样一个成果出来,对于今后在大学里面开展佛教哲学的教学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
另外我觉得现在从佛教在社会上的影响来看,也急需要这样一本书。佛教当然是
一种宗教,宗教除了有满足人们情感上面的需要之外,现在很多信仰宗教的人还需要
一种理性上的把握,满足理性上的需要。佛教可以在这两个方面满足人们的需要。现
代很多知识层的年轻人了解佛教,并不停留在情感的需求上面,更多的还是理性上的
追求。对这种追求如果我们不能把义理从哲学的高度揭示出来的话,就不能满足他们
。我接触到很多青年人,许多高层次有知识的人,他们对佛教很有兴趣,但他们不满
足佛教的现状,因为得不到理性上的满足,我觉得这是我们学术界的一个责任。方老
师完成了这样一本书,对于很多要在理性上来认识佛教的年轻人、知识阶层的人,我
想都会有很大的意义。
另外这本书从体系结构、要义的阐发都十分新颖,对将来佛教哲学的研究,开辟
出很多可以探索的方向。今年是方老师的70大寿,这样一部煌煌大作出来,也是对70
大寿的一个献礼。方老师这辈子怎么概括呢?我想了一付对子:
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
精思穷微著作传九州
我想方老师是担得起这两句话的。谢谢!
牟钟鉴(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宗教史家)
我来开这个会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我在研究中国思想史的时候,方立天教授的
著作都认真看过,比如说《佛教哲学》,还有《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他在这方面
出了很多的科研成果。方立天教授和我也是老同学,高我一届。我最近想写一个书评
,没来得及。此书是其15年,其实不止15年,是其大半生学问积累的结晶。方老师的
勤奋,学术界都是知道的。不仅白天不在家,晚上10点以前,也不会在家,都在图书
馆,一直到现在。这种勤奋的精神在学术界是很少的,所以能够有这么丰硕的成果,
这样的鸿篇巨制。方先生的著作,资料的丰富是惊人的,好多资料以前没有看过,中
国主要佛教学者的著作,方先生都仔细的看过,这个功夫是了不起的。更难得的是方
先生将它们整理成一个体系,使我们得以了解佛教哲学的博大精深。
再一个,在研究方法和态度上,这本书也有一个突破和超越。对佛教的研究方法
,一般有两种。一是信仰主义的,在教言教,教徒就应该是有信仰的。作为教外的学
者,当然我们不能从信仰主义的角度来入手,但是也不能反宗教,我们曾经有过这样
的态度,不能真正把握宗教。方老师的著作继承了汤用彤先生的治学精神。一方面有
史籍、语言、知识等资料的积累,另一方面有一个同情者的默应,心性的体会,并加
以理性地分析和评论。我觉得这是一本很理性的研究著作。这种态度我很赞赏,只有
这样一种态度才能把宗教研究做好。
另一点,方先生对中国佛教哲学与印度佛教哲学的异同讲得比较清楚。以前也说
印度佛教中国化,也按中国文化的传统来做了一个新的理解,一般来讲就是禅宗。中
国化的具体内容,以前讲得很少。因为印度佛教本来就是哲理性的宗教,全世界没有
第二个宗教从开始就是哲理性很强的。到了中国以后它的哲学发展到了高峰,在这方
面中国佛教的贡献最大。但中国佛教的哲学和印度佛教的哲学同在哪里,异在哪里,
此书说得比较系统和清晰,下的功夫非常之大,我觉得贡献非常大。
我还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们说研究中国哲学,如果儒释道三教不懂的话,没有办
法搞,我们以前写哲学史,从今天的角度讲,当然有个历史的过程,一个是对佛教的
了解比较浅,对佛教的理解远远不够,一个是道教的哲学,因为当时几乎就没有研究
,内容太少了。方先生这部书对儒释道三教关系,特别是哲学上的关系,佛教哲学对
中国哲学有哪些贡献,对儒家哲学有什么样的影响,道家的哲学有什么样的影响,讲
的比较彻底。如果没有佛教,就不会有新儒家。所以我一看讲三教关系,特别高兴,
我可以从里面吸收很多新的材料。
再一个,我觉得这本书对中国佛教哲学的基本精神、基本理念概括得非常好,缘
起、因果、中道、平等、慈悲、觉悟,是青年学生容易把握的。
方先生的著作对佛教伦理的三原则,也提炼得很精彩,去恶崇善、平等慈悲、自
利利他。方先生是哲学出身,有很好的哲学训练,对这么庞大的资料概括得很准确。
有一些提法非常好。
再一个就是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他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专门加以阐释,说明了
他心里面有一种强烈的现实关怀。佛教哲学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我们更好的处
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善生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从我初步
的读这部书我也感觉到佛教的智慧不能忽略。对今后我们的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
的健康发展,不光学者,更多的人一概重视,从中吸取营养,大有好处。
陈来(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家)
我在年前收到这本书的,由衷的喜悦,我接任先生和牟先生的说法再说几句。
第一,关于佛教哲学的研究,从80年代以来,对思想的研究,做的工作主要是从
哲学上来的。从现在看来,我们缺得是教义、教法、教理的研究。另外,宗教本身的
哲学研究比较少,这是80年代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过这20年,关于教义、教理、教法,包括修行的书越来越多,正如刚才有位同
志讲,随着小康社会的建立,大家对宗教的需要也越来越增加,宗教自由将进一步扩
展,我相信这一类的书将会越来越多。可是宗教哲学的书一直很少。我们现在就两本
书,一本就是严北溟先生的《中国佛教哲学简史》,再一个就是方先生的《佛教哲学
》,再没有增加,这对于学术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方先生这本大书对佛教研究中的
平衡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因为读教理教义的主要是一般的读者和信众,在学校、科研
机关,方先生的著作使我们更加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是佛教哲学研究中的重要的里程
碑式的作品。
方先生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一个著名学者,20年前,我请教张岱年先生:在中年
一代的学者中,哪些值得欣赏,张先生提了两三个人,其中特别说到人民大学的方立
天。方先生在中国哲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著作在我看来,其实不是一般的宗教
学的角度,强调宗教的研究,或是历史的研究,他还是比较重视哲学,用他自己话来
讲,是在中国哲学的脉络里面研究中国佛教哲学,他不是脱离了几千年来中国哲学的
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不能把他仅仅看做一个宗教学领域的学术著作,还是中国哲学史
领域的一个学术著作,他在中国哲学史学科的意义不能忽略。今天来的我看以宗教学
基地的人为主,中国哲学的人也有,但我看人民大学本身的中国哲学来的人不是很多
,这我觉得应该纠正,不要觉得方先生只是宗教学者,这本身是研究中国哲学史的重
要著作。
第三点接着任先生讲学风,刚才我引了张岱年先生的讲法,方老师是中国人民大
学优秀学风的一个代表。他在序言中提到三点我觉得是有普遍意义的:
一是正确运用史料。
二是深入细致地咀嚼原著的本意,把握它立言的动机。这也是研究中国哲学史重
要的,最基本的方法。
三是用现代哲学术语准确的诠释资料。挖掘概念命题的哲学意义,解释它真正的
思想。
这三点是方先生著作的特点,也是研究中国哲学史最基本的方法,但我觉得现在
学术界很多人没有完全按照这样的方法在作研究。
第四点,研究不能孤芳自赏。要把自己纳入到一个学术界,外国叫学术社团,在
社团中找到自己的学术标准和方向。有的人不看别人的研究,对国内同行对自己的评
价他也不了解,国外的评价也不了解,自己孤芳自赏,当然历史上也有这样的情况,
自己的著作不被别人了解。在现代社会,一个学术信息非常密集流通的社会,如果我
们不注意我们的研究在学术界的评价,我觉得自己方法不好,我们不能够发展我们的
学术。方老师的研究是得到佛教研究国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的,在两岸三地,在海外
都受到推崇。这对于年轻的学者是十分重要的,你要知道学术的标准在什么地方。他
的研究不仅仅是宗教学的研究,我是有针对性讲的,人民大学这几年情况变化,方先
生他们变成宗教学基地,与人大原来的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至少在结构上就已经分离了
,我是希望不要分离的太厉害,人民大学的这两块要密切的沟通,不要宗教学就是宗
教学,宗教学里面,方先生的建树都是与中国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著作也是中
国哲学研究的式法,要使这两个方面能够密切的沟通起来,使他研究的成果和方法能
够影响年轻一代的学者,对他们的学风、学术的眼光和标准能够起到一定的影响。
任继愈:
关于这本书的价值大家都讲的很多了。它有一个好处就是,过去我们说中国佛学
就是佛教到中国起了变化,如何变的,此书做了很好的概括,是一个进步。在方法上
根据原始资料分析,不是人云亦云。方先生带年轻学生,有这本书做样子摆着,是很
好的楷模。历史唯物主义推广的好,主要因为有郭沫若的《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和《
青铜时代》做楷模,这比那些号召好的多。学风很重要,建立学风很重要。
哲学是很好的一个武器,没有哲学的分析,批评你就拿不住。这本是书我看了不
只一遍,是很好的示范作用,但个别错字以后还可以再改。
蒙培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家)
方先生是我的学兄。这本书我翻了一下,觉得很厚重。这是有贡献的一部书。翻
的时候有一个感想,在五大篇中,有三篇讲人的问题,除了总论之外,接着是人生论
,后面是人性论,还有一个实践论,没有将宇宙论放在第一位。这部书一方面是严肃
的历史性的学术著作,另一方面有强烈的社会关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所说的融
会古今。我想他有这个追求,这个理想,他在写这部书的时候,有内在的现实关怀。
我想任何一部成功的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大概都需要有种现实关怀,而不是仅仅作为一
个对象和历史来进行研究。我从这部书可以感觉出来一种强烈的现实关怀,所以他能
把古今贯通起来。任何一部高层次的学术著作都是这个样子的。
我认为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著作。他在研究佛教的时候,把人的问题给予了很高
的地位,他是从人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的佛教哲学的。他把这个说成是人学的问题,
人生的问题,人文主义的问题。在人文主义的框架下,思考佛教哲学问题,不仅对理
解中国佛教哲学精神方面有深层的把握,而且对宗教学有深入的把握。我认为宗教可
以作为一个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去研究,但其实质是个人性的。宗教是个人的信仰问
题,任何宗教都是如此。方先生这本书我认为不仅抓住了佛学,而且是整个宗教的本
质问题,抓住了人的问题。这样古今贯通,现实意义非常重要。这使此书不仅有史料
的扎实功夫,而且有现实意义。
佛教众生平等的意义是很深远的,这就是它涉及到一个个人的人生问题,人的地
位问题,人的追求问题,人可以成佛吗?众生都可以达到那个境界吗?现实中这个问
题的价值是决不能忽视的。我们读这本书会得到很大的启发。
冯友兰说过:佛学是境界形态,牟宗三讲道家是境界形态。冯先生在晚年应该说
是讲儒家的境界的,但没有明确地说儒学是境界形态。我认为中国的儒道佛与西方比
较而言,都是境界形态。这样看起来儒道佛有共同的地方。那么,无论是理解佛教哲
学的实质,还是了解其现实意义,人生都可以朝着那个方向去,那么佛教的现实意义
就很明显了。读这本书不仅是作为学术著作,对我们的精神生活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韩金科(陕西法门寺博物馆馆长)
方先生的著作不仅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地位,在基层的影响也很大。他的《佛教哲
学》一书就是如此。现在的这部书是方先生厚积薄发的结果,但在表述上深入浅出,
,相信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我从基层来,比较关注学术成果对大众的影响。我期
望能有更多的教授写出象方先生这种雅俗共赏的佳作。
宋立道(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佛学专家)
方先生算是我的老师辈,我接触佛教算是从80年代初开始,我对佛教开始熟悉就
是通过三本书:汤用彤的《魏晋南北朝佛教史》,80年代初,文革刚刚结束,佛教方
面的资料非常非常少,所以只能从那本书里找到一些线索,知道中国佛教有那些东西
,第二本,给我提供理论指导的就是任继愈的《隋唐佛教思想论集》,告诉我们怎样
进行佛教思想研究。第三,让我们对佛教的哲学、佛教的意义有个基本了解的是方先
生的《佛教哲学》。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把方先生当成我的老师。我们在20多年后还
能从事佛教研究,方先生功不可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来这里开这个会,看见
方先生的著作出版发行,是义不容辞的。
我与这本书的渊源还更深一些,这本书还是书稿的时候,我就已经拜读了。我跟
出版社说,此书是近20年来出版的佛教研究著作中最好的一部。
我在先睹的有利条件下谈谈对这本书的大概理解。首先,这本书分为五编,总论
不说,后面四编人生论、人性论、宇宙论和实践论,这个体系中国佛教哲学研究发展
的反映。近现代以来西方哲学进入中国,中国人接受西方人作学问的方法,我们才用
西方的理论结构,概念结构来理解传统的佛教。研究佛教并不是起于近代,而是很早
就有的。方先生的著作是集大成者。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受西方哲学教育培养出来的,
我们研究佛教最大的困惑是没有办法看懂原始的经典,对以经代说,以经解经的著作
,那也是没有办法的。我们只有两个方法,一是看洋人的佛教书,另一个就是看方老
师的书。此书积累了近代以来汤用彤以下的学术成果,是思想方法上的积累。宗教要
解决在我们周围什么东西叫做真,在我们的生存之外什么叫做真,怎样达到这个“真
”,达到这个真就是宗教实践的过程,怎样认识这个真就是宗教哲学的过程。方先生
的这五大编就是回答这些问题,他提出的心性论、人生论、实践论、宇宙论四大概念
,而这四大概念是传统佛书中没有的。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这是很大的一个创新。
以前方先生的著作中已经有这个内容,但这次作为洋洋大篇出来是很引人注目的。
这本书我感触非常的深,我觉得有三个特点:
一是非常的客观,所谓客观就是实事求是。他是把中国佛教哲学放在中国哲学,
即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里面考察的。
二是吸收了很多现代思想成果。比如宗教学中的功能主义宗教学,方先生在谈到
因果轮回的时候,虽然没有提到杜尔凯姆,但他是从宗教的社会功能上谈,因果理论
以前中国没有,为什么能被上上下下的人所接受。
三是设身处地地思考以前的大哲学家、高僧对佛教的理解。方先生引到汤用彤认
为佛教既是宗教又是哲学的一段话时,提到宗教研究应该有“同情的默应”,我的理
解就是共鸣的意思,没有“心性的体会”,首先你得不到真,其次你理解的是一团糟
粕。方先生既然这么写,他确确实实是怀着对前人的崇敬,对宗教家们,非宗教家们
,宗教立场的,非宗教立场的都是有一个尽可能设身处地的理解,在这个情况下才得
结论。
四是明快简单。简单本来是不好的,但能对事物予以简单的概括,表现了作者对
事物的了解是成熟于心。比如对于佛教中国化根本的理论基础在哪,方先生只提了两
条,一是三是偈,二是僧肇的不动真际为诸法立处,这两条足以概括佛教中国化的理
论基础。我是很喜欢这种简单明快的作风的,我们这一代的和我们以后的搞佛学研究
的人都能从此书中受益。
冯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西方哲学史专家)
我是方先生的学生,但是我本科硕士都是武汉大学的,方先生讲课我都没听过。
我学的是西方哲学,对佛教哲学了解不多。这里就讲讲我对方先生学风的一些感受。
人大有几位拼命三郎的学者,被传为佳话,他们对名利等东西看的很淡。图书馆每天
早上开门方老师已经在那里等着了,锁门他才最后离开。人大的古籍资料他是使用最
广泛的。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他总是尽可能地读书研究。很多学者被文革荒废了,而
方先生则是硕果累累,成果一本一本往外出。1984年方先生由国务院特批由讲师晋升
为教授,当时全北京就十几个。我在读博士时在图书馆看书,方先生看书比我们更认
真。他的学术成果比同辈人突出,比我们年轻人更勤奋,
第二,方先生的书并不多,研究面并不广。出了本《佛教哲学》,又出了本《佛
教哲学》修订版,现在又出了这本书,他抓住一点五年十年不断地攻下去,他要出精
品出上品,这种精神对我们青年人影响还是很大的。
第三,他特别注重学术交流,人民大学去港澳台最多的学者之一就是方先生。有
一部分学者学问做的很好,但不太重视学术交流。还有人到处去开会,但没有沉下来
做学问的精神。我感觉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把自己的观点传播出去,根据别人的意见
对它作进一步的修正。有人因为外语不好不敢出去,方先生这一辈人由于时代的原因
外语不可能很好,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方先生的交流,我觉得这很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要以方先生为榜样,改正我们的学风,沉下去,好好做学问。
焦国成(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中国伦理史专家)
方先生做学问持论平正,论说精严,基础雄厚,这是有口皆碑的。方先生做学问
充满一个“敬”字,他对古人,对思想家充满敬仰,对读者也很敬仰,把书作为精神
产品奉献给读者。这本书近一百万字,他写了十五年,平均每年六万字,可见他多么
精细。我做中国伦理学史如果说有进步的话,也是受惠于方老师,还有已故的石峻教
授。方老师书里的一些方法途径对我影响非常非常大。这本书对我将起一个指导的作
用,因为写中国伦理思想史,写到佛教的时候,我就写不下去了,我不敢写了。佛教
理论在所有的宗教中是最博大精深的。胡适先生写《中国哲学史》,后半部分没写下
去,可能也与他佛教方面的知识不足有关。我向方老师发出由衷的感谢。
第二点,方老师做学问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我觉得很多年轻人与方老师差的
很远,这样一种勤奋的精神是我们大家的榜样。
第三点,这本术也是中国伦理史研究中的重要著作。这本书有一部分专门写佛教
伦理思想,对伦理学界有很大的贡献。
方老师指导我写论文时,告诉我论文句子越短越好,越平实越好,如果一般人写
这本书的话,两百万也不止。我应该回去以后好好的研究。
李富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佛学专家)
方老师的这部书大家已经谈了很多。我希望这不是顶峰,我希望方老师的学生们能超
过方老师,不断作出优秀的科研成果。
魏道儒(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佛学专家)
第一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40到50岁,接触佛教的时间与读方老师著作的时间
基本是同步的。在考试的时候,基本都少不了要读他的书。对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长
起来的佛教学者,他的书具有引人入门的作用。
第二点,他的治学精神是非常突出的,不仅原始材料读的是最多的,而且对其他
人的研究,他看得是最多的。他经常写一些研究概况的报告,你看了之后对整个研究
状况都会有一个了解。他的书里头把国内国外学者的优秀的部分都吸收了,因此有引
人深入的功效。
第三,方先生的每篇文章每本书不仅总结了已有的成果,而且都有自己的创新。
不管是大的理论框架上面还是提出新的方法和概念上面,对学术界最热点、最前沿的
东西,他都是走在前头,他的书有引人创新的作用。
作为一个前辈学者,他的著作的特点就是他本人的特点。他的著作对后辈有引其
入门、引其深入、引其创新的功效。
方立天
首先,感谢大家在周六来开这样一个会。许多发言对我做了鼓励,其中包含了一
些很深刻的思想,对我有很大的启示。
第二,感谢校领导、出版社领导和朋友的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这本书不可能
出版的这么快。人民大学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对人文社科的研究
是很重视的,特别是新的领导班子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重要的举措,我对他们表示感
谢。
第三,感谢小平同志,是他的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断,为知识分子
带来了比较宽松和稳定的学术环境。没有他的论断,我也不可能在佛教哲学研究上作
出一点贡献。
佛教讲报恩,讲缘起。我一向认为,佛教研究者要有这个胸怀,同行是朋友,不
是敌人。这也是我人生的感受,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在人生历程中,朋友有时候比
兄弟还重要。我见到我的同行和朋友,心里总是非常高兴,内心也充满了对他们的感
情。只有和谐、协作、团结、共同奋斗,我们的事业才能做好。
今天我也很高兴,很激动。再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