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的不懈探索者:记张立文教授(人民日报)
作者:段文明时间:2003-05-16 哲学社会科学的不懈探索者:记张立文教授(人民日报)
-----------------------------------------------------------------------
---------
农历羊年春节前夕,笔者访问了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出重大贡献的张立文教授
。在他的书房兼客厅的案头,放着他的学生从四面八方寄来的贺年片、明信片。
张立文教授1935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孔子研究院院长。
他在诸多领域的创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取得的丰硕成
果,其著作屡获国家社科、教育部和北京市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获退溪学
国际学术奖,被收入国内及美国、英国、印度等国家的名人录。
针对当今人类共同面临的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社会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
与心灵的冲突、各文明间的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态危机、社会危机、道德危机、精
神危机,张立文经潜心研究首次提出并初步构建了“和合学”体系。“和合”是指自
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的诸多因素在冲突融合变化过程中升华为新结构、新事
物、新生命,换言之是对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发展规律的阐述,这是中国哲学回答新
时代的新的理论思维形态,它将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的“文化综合创新”体现到了实
在层面,为我国以德治国方略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和
合论”一经提出就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和认同。
为把研究推向深入,中国人民大学把中国文化和经济研究所更名为中国和合文化
研究所;美国波士顿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家的高等学府纷纷邀
请张教授前去讲学。
张立文另一重大贡献体现在对我国南宋时期思想家朱熹的研究,其成果是开拓性
的。张立文致力朱熹研究数十年,代表作是50余万字的《朱熹思想研究》,这部近
700 页的专著1981年问世之后,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该书从历史观、认识论等
诸多方面对朱熹生平经历、经济思想、教育思想、伟岸人格及历史地位进行全方位论
述,填补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期缺项的空白。
《帛书周易》的出土举世瞩目,但帛书佶屈聱牙,晦涩难懂。张立文积20余年治
学所得,不避艰辛,用2 年时间完成了34万字的《帛书周易注译》。学界认为该著作
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一座丰碑”,“再现了卦辞、爻辞的本来面目,为准确
认识远古社会、去伪剔谬提供了更为真实的史料,是《易》学研究的拓荒之作”。
此外,张立文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还做了许多基础性工作:他提出的“中国哲学
逻辑结构论”为我国哲学史研究提供了严密的方法论体系,使西方长期以来认为中国
哲学没有完整范畴体系的偏见难以立足,其意义不亚于黑格尔《小逻辑》对西方哲学
史的贡献;他在1986年发表的《论传统与传统学》是我国传统学建立的标志;他于
1989年撰写的《新人学导论———中国传统人学的省察》表明了我国新人学的诞生;
他的《李退溪思想研究》一书的出版,反映了中国大陆学者对“东方百世之师”研究
的成果。
张教授将对祖国的热爱融入了40多年的著述与教学之中,出版专著编著数十部,
发表论文逾200 篇;指导外国博士生、进修生、访问学者20余名,指导国内硕士生、
博士生40余人。
哲学家威尔。杜兰特说:“科学给我们知识,然而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张立
文教授为了把哲学的智慧变成社会发展的动力,在理论思维这条崎岖泥泞的山路上不
懈攀登,永不言倦。
(人民日报2003.01.30第四版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