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丨《武庙祀典》——关公文化与河东儒学研讨会在关公文化研究院召开

作者:时间:2025-03-11

cf2d43482aff4037ad00e074ea7eebd.png

1月16日,《武庙祀典》——关公文化与河东儒学专家研讨会在运城市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关公文化研究院、关公文化博物馆)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运城市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关公文化研究院、中国实学研究会和合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关公文化研究中心、《武庙祀典》编纂课题组承办。

8f1c493f3aec298bab1a78a7197efe9.png

运城市委宣传部一级调研员、运城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段利民,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哲学院教授彭永捷,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王岗,山西省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关公文物保护专项基金学术委员会委员、解州关帝庙特约研究员王西兰,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秘书长、哲学院教授刘增光,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郭晓东,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李承贵,中华女子学院讲师潘帅,运城学院文化旅游系教授姚文永,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礼学中心副主任吉恩煦,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关公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蔡飞飞出席本次研讨会。运城市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所长傅文元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




a6c2a1e0acc61d31446a89fd8fac2b4.png

段利民在致辞中表示,河东文化,历史悠久,范畴广泛,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核心区域,华夏文明的主根,包括了河东境内的旧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夏商周以及秦代至今的所有文化。关公,世人尊称为“山西夫子”,纵观一生都在践行《春秋》大义,关公文化的核心就是忠义仁勇。关公文化作为运城文化建设的一张重要名片,自1990年起,从最初举办的关公庙会到今天的关公文化旅游节,形式不断丰富,内容不断拓展,涵盖非遗展演、文化研讨、文化交流、文旅融合、经贸洽谈等诸多领域,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类节庆活动之一,在培树社会良好风尚、推动区域综合发展、增强民族国家认同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希望本次研讨会能进一步激发河东文化的传承创造活力,精准发力,助推运城加快建设“一城两区三门户”的文化强市。




b5d17e225f1233707a99cf63c1c73e6.png     彭永捷致辞并分享“关公文化与河东儒学”的学术研究。他指出,河东儒学不仅从子夏讲起,还要从儒家所继承的文明道路讲起。运城地区的儒释道三教和谐共存,文庙武庙比邻而建,这些儒学的代表人物和流传下来的家风家训资源非常丰富,不仅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非常契合,同时对建构我们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子孙万代具有重要意义。

d775cebd2013036a5185ad89401066d.png

      本次研讨会主题为“关公文化与河东儒学”,主题发言共邀请了10位专家,围绕关公文化、河东儒学、关圣文化申遗等专题进行探讨,旨在搭建一个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的平台,深入探讨关公文化与河东儒学的内涵、演变及其当代价值,推进《武庙祀典》编撰项目学术研究成果转化,推动关公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120b26f25612668e51ab9e4a20b4a6.png

9acc0558f4f29639680a705b3e75e27.png803fe21d15ae1c8035ec928788920f2.pngc67b588e9f4a40cbae60821346ba83a.pngc8b3b53a54ce85dc308bc085ce09071.pngc6bd13d73b6e4d2c962c280a877b727.png2849cbcc7b3ca558aae793c1888a5cc.png9cebf80505cfae4edeaad96112bee4e.pngbc4bf36ae419cfac0f2de03359c1821.png       研讨会上,王西兰以《解州关帝庙的关公文化研究》为题开讲。随后,专家们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围绕“关公文化与河东儒学”主题,从《运城关公信仰生成发展以及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考与实践》《关圣文化申遗的建议意见》《儒学传道的方式及其对传统文化转化运用的启示》《关公与<春秋>》《清代关羽儒学形象演变述论》《清代关羽儒学形象演变述论》《河东儒学与家训家风研究》《武庙配飨鳞次》展开系列研讨,从不同领域、不同视角深刻阐释关公文化的时代价值。






ad732ac88b9330f9044485de13cdda8.png







傅文元作会议总结。他表示,非常感谢专家老师们的深刻阐述和精彩分享。同时,他指出,这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丰富了我们的学术视野,对如何赓续中华文脉,高扬关公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为我们今后做好“关圣文化史迹”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关公信俗”申遗和关公文化学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

85fd6cf4564194bbe8618ccb145f3f6.png

运城市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关公文化研究院以及《武庙祀典》编撰项目组研究人员参加会议。

(以上信息来源于“关公文化研究院”公众号)



热门资讯推荐